重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阳节的新生它是如何从祭祖变成老人节 [复制链接]

1#

这是10月26日拍摄的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鸡冠山红叶景色。新华社发(陈雷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必无人不知晓。马上就到重阳节了,作为每年都过的节日,你真的知道它是如何从最初的“祭祖”演变为现在的“敬老”的吗?

九九重阳节究竟是怎么来的?

在传统节日中,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一个难得的以“数”定节的节令。北京晚报解释称,“九”既是“至数”,又是“阳数”。而农历九月初九为两个阳数相重,故被称之为“重阳”,又名“重九”。

文汇报报道称,重阳节的起源,和中国远古农耕文明有关,发轫于古人祭祀大火的仪式。先秦《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北京晚报分析指出,可见,那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习俗。

据中国江苏网考证,“重阳”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当时虽没有形成节日,却已有登高的风俗。

而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据考始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到了魏晋时期,重阳节又多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北京晚报援引的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节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之后经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为什么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本是踏秋的节日,家人团聚、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酒,为何成了“老人节”?那是因为重阳日子在九月初九,古人将“九”看做“最大数”,喻有“多”和“长”之意,“九九”和“久久”为谐音,有祈求老人健康长寿之意。

10月16日,居民们参加贵园南里社区举办的社区老人节活动。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今天的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中国网报道称,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一些地方就把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节,确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到了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

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日报报道称,年又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定,传统和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重阳节成为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老人节所弘扬的“孝”你get到没?

《说文解字》中就有对孝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证明孝的内涵之一就是善事父母。孝道要求我们对父母不只是“能养”,更重要的是“色难”,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能只是赡养,更要对父母诚心诚意、和颜悦色。

这个重阳节,忙碌的你不妨抽出时间,回家陪陪父母,吃一顿团圆饭,给父母送上节日的祝福。当然,孝亲敬老并不只是重阳节这一天的要求,而应该时时放在心中,践行中华孝道,每一天都应该是重阳节。(综合中国江苏网、北京晚报、中国网、文汇报、《新闻爱好者》等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