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九九重阳节,浓浓的敬老氛围洋溢在身边——
关爱“老宝贝”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N晚报记者韩瑜超通讯员韩秀风摄影万云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10月4日是重阳节,禾城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老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节日。
不只重阳节母女每天在一起
“对我们来说,每天都是过节,因为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呢!”前几天的一个早晨,今年63岁的赵敬萍敲开住在同一小区的母亲家门,接上89岁的赵柏华,然后来到一家平时常去的饺子馆共进早餐。
“我妈早饭吃8到9个牛肉饺子是完全不成问题的,还要喝一碗豆浆!”赵敬萍对记者说。在一旁的母亲则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吃过丰盛的早餐,她们徒步20多分钟,来到南湖天地湖边,整理一下服装之后,就开始打太极拳了。只见赵敬萍细心地帮母亲整理衣领和袖子,还不停地关照母亲:“妈,你先热身一下,动作慢一点。”赵敬萍是嘉兴老年大学的太极拳老师,自己打太极已经20多年了。
微风轻柔、空气清新,赵柏华母女与十几位拳友徜徉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沉浸在健身的快乐中。“这对母女真是羡煞旁人,每天黏在一起,感情太好了。”一起打太极的阿姨们个个羡慕地称赞道。
除了每天一起打太极、陪母亲唱越剧,赵敬萍还时常带母亲去逛公园、坐水上巴士,她还把旅途中拍摄的人物照片和风景照片做成美篇、抖音,“没事情的时候自己会点开看,每次看了都很开心,尤其是看着朋友和网友们给我的正能量留言,更高兴。”
赵敬萍的哥哥在加拿大,弟弟在杭州,平时基本上都是她陪伴母亲,“如果遇到母亲生病住院这种情况,他们也会来陪护的,就像去年,我母亲被查出了肠癌,医院几乎是下了‘判决书’的,但在我们一家人的努力下,奇迹还是发生了。”
说到这里,赵敬萍的眼眶湿润了,她回想起母亲连续多天发着超过40℃的高烧,浑身无力、食不下咽的虚弱模样。“真的不容易,医生建议高龄老人保守治疗为佳,但我们不忍心看着她就这样接受命运,大家商量后决定还是搏一下,好在我们成功了,她手术后也没有进行化疗。”赵敬萍说,为了提高母亲出院以后的身体抵抗力,她不医院注射胸腺肽,“8针一个疗程,一周打两针,我们都希望母亲的生活质量高一点。”
平时中午,赵柏华享受着社区里的送餐上门服务,晚餐要么是女儿烧好给她送到家里,要么女儿就把她接到家里去吃。“今年中秋节,我们四世同堂吃了顿团圆饭,我母亲很高兴。”赵敬萍说,现在母亲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她们这样“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是最舒服的。
今年重阳节前夕,赵敬萍早早地准备好了送给母亲的节日礼物。“我之前给她买过一件轻薄款的羽绒服,她特别喜欢,每年冬天都是穿完了洗、洗完了马上接着穿。我再给她买一件同款不同色的,送她最需要的东西就最好了。”赵敬萍说。
“不只重阳节,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子女的孝顺和来自社区、街道的关爱,这就是最踏实、最幸福的生活了。”赵柏华满足地说。
指尖上的陪伴
让母亲开心和骄傲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63岁的陈小伟来到母亲所住的佳源快乐康养中心,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他用弹奏钢琴陪伴老人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活动当天,陈小伟的母亲徐文宝看到儿子的身影,比平时更喜出望外,因为她知道,今天儿子是来给老人们弹钢琴、送文艺节目的。“我儿子钢琴弹得可棒了,他退休之前还在五星级大酒店弹钢琴呢。”徐文宝说。当悠扬的钢琴声在空中飘荡,老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徐文宝今年91岁,退休前当过老师,老伴过世后,她今年年初住进养老院,非常适应集体生活。“我在家里时人很瘦,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已经长胖了快10斤,因为每天的生活很规律,营养也非常全面。”徐文宝对儿子送来的“加餐”常常推脱,“根本不需要再给我带什么吃的了,这边啥都有,子女来看看我就是最开心的事了。”
只要养老院对外开放,陈小伟基本上两三天会来看望母亲一次。养老院里有一架精美的钢琴,他有时就会献上一曲。“我也没正儿八经学过钢琴,就属于自己喜欢吧,应该说自学得还不错。最初,我的父亲生病住院,医院里面也有一架钢琴,我陪护期间就去弹弹,几次下来,医生说,我弹的曲子能安抚病人,那我就觉得很有意义了。”陈小伟说,他希望用自己的特长给老人带去一份心灵的慰藉。除了弹钢琴,陈小伟平时还喜欢写写微诗,他曾为母亲写下一首《烛光里的妈妈》:“那时,小窗似乎夜夜失眠,而日子,在缝缝补补中,灿若火苗。”
在养老院里,入住长者还有一个共同的孝顺女儿,她的名字叫夏逸敏。“这个姑娘不简单,她不仅是老夏家的姑娘,也是我们大家的女儿。”老人们如是说。
从养老院开业到现在,只要对外开放,夏逸敏每月都来为老人义务理发,尤其是疫情这3年多的时间里,老人们外出理发多有不便,她又从每月一次增加到两次。每次来之前她都会提前一天去做好核酸。今年的农历二月二日那天,她特地来到养老院,为爷爷奶奶们理了漂亮的发型,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这一年里生龙活虎,身体棒棒。
重阳节期间,养老院里活动丰富多彩,献一份爱心、送一份特色糕点、做一次手工活动,老人们在子女和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双节”同庆,度过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子女孝顺又团结
悉心照顾老父亲
“开心,开心,过重阳节了嘛。”在嘉兴市余新镇普光村,97岁老人钟海洪笑容满面,今年的重阳节适逢国庆假期,儿子和媳妇都在家陪老爷子好好过了个节。
钟海洪的儿子叫钟志明,今年55岁,在镇上的私企上班。“我从家开车去单位十几分钟,早上起床先把老爸的午饭弄好,他到点只要自己插一下电饭煲就好了。”钟志明的爱人也还没退休,但单位离家近,工作日里若需要回家转转也比较方便。
老人就像孩子,有时候也会任性。“之前,我们是给老爸在村里订午餐送上门的,这样的为老服务挺好的。但他吃了一段时间以后说不习惯,我们就给他停掉了,自己烧点他喜欢吃的。”钟志明说,凡事顺着老人,就是最好的孝顺了。
钟志明是家里的老五,是最小的儿子,他的哥哥因病去世,另外还有3个姐姐。“我和大嫂、姐姐们都非常和睦,我们兄弟姐妹团结、和气,也让老爸感到很开心、很欣慰,这也是他长寿的一个因素吧。”钟志明说,他的母亲在83岁那年过世,父亲过了一段孤独的日子,话也变得少了起来,他们几个子女轮流陪聊、陪睡,帮助老人慢慢适应了没有老伴相伴的日子。
钟志明的儿子刚参加工作,目前还未成家,他和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同住一个屋檐下,孝老爱亲的家风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要以父母辈为榜样,善待老人,敬爱老人,以后择偶也会以此为标准的。”
记者从嘉兴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了解到,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尊老、孝老、敬老、爱老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老年人、帮助老年人的友好环境,我市开展了一系列重阳节活动。
“开展了低保家庭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走访慰问,为老人送蛋糕、礼品、慰问金。以县(市、区)为单位走访百岁老人,为今年刚满百岁的老人赠送了‘福寿康宁’牌匾。”嘉兴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健康为老,学习“零距离”。我市民政系统的党员干部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进社区做志愿者,进行“主题党日”活动、普法宣传等。
文化养老,解锁“新追求”。我市养老机构、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符合疫情管控的条件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老年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
服务惠老,办好“暖心事”。政府部门联合当地医疗机构,为辖区内困难老年人进行老年疾病义诊,开展健康讲座,组织志愿者、养老服务机构上门为空巢(独居)老人开展家政服务、义务理发、测量血压、家电修理、谈心陪护等。
N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