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1号就是“除夕夜”,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三十,作为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从古至今都是值得欢庆的一天,庆祝丰收,也庆祝团聚。
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在除夕这一天,人们辞旧岁,迎新春。
关于除夕,有很多俗语,比如这一句:“除夕不灭三火,来年祸少福多”,老祖宗甚至把来年的福与祸都融入了除夕,足见除夕对于古人的重要性。
传说“年”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人们为了驱赶它,用尽了一切办法,最后发现年兽有三怕,即巨响、红色与火光,于是家家户户每年放爆竹、贴春联、点灯火用以吓跑年兽,这些习惯逐渐成为了过年的习俗。
所以,在除夕和春节期间,炮竹声,火光,是必不可少的。民间流传的“三火”,也由此而来,至于具体是指哪三种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番吧。
除夕不灭的“第一火”,指的是:家中的灯火。在黑暗中,人类是没有视力的,对于黑夜的恐惧与生俱来。于是,火出现了,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黑暗中的光明,还带来了美味的熟食。
“万家灯火”亮起时,也就是人间烟火气最浓的时候,也是幸福感最强烈的时刻。人生在世,不就为了这一抹“灯火”吗?
为了不让灯火被风吹灭,随之就出现了灯罩,灯笼等等,样式千奇百怪,但功能都一样,为了保护“灯火”。
有了灯火的照明,对于人们而言,也就有了安全感。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红灯笼,带着美好的祝愿,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家庭幸福,富贵安康。
火是红色的,灯笼也是红色的,也代表着红红火火,无论是人气儿,还是日子,都像这灯笼一般,温暖,喜庆。
除夕不灭的“第二火”,指的是:屋里屋外点燃的香火。香火,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祭祖时点燃的香蜡纸钱;另外一种是指家族血脉传承,延续香火,也就意味着给家里添加人丁。
小年的时候,按照习俗会送诸神去天庭开会,到了除夕时,诸神就该办完事情回来了,所以除夕也是迎接诸神回归的日子。
在这新旧交替的关键日子里,香火是不能灭的,人们许下的心愿会随着袅袅烟火传达给诸神,来年的幸福就会实现。
香火不灭,也寓意家庭人丁兴旺,会一直兴旺发达的走下去,是对家族的一种美好祝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除夕不灭的“第三火”,指的是:焰火。正所谓炮竹声声辞旧岁,在焰火与声声巨响中,迎来新年。这是传统习俗,也是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
老祖宗放的这焰火,不仅赶跑了年兽,还扼杀了瘟疫。以后年年放焰火,既是表达对火的敬畏,也是对弥足珍贵的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一种珍惜。
结语
除夕,抛掉过去一年中的晦气,用全新的勇气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在除夕这一天,有一些讲究需要注意。
为了表达辞旧迎新之的心情,人们会在除夕这一天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还会贴春联,窗花,贴福字。
除此之外,还会有贴年画,燃放爆竹,发压岁钱,祭祀先祖等等。不过要注意的是,如今已经禁止燃放炮竹,为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代替。
当然,也有一些禁忌。
一、在除夕这天忌倒污水、倒垃圾。老祖宗认为这样一旦溅洒到神灵身上,惹怒了神灵,会降祸于人。听爷爷说:因为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按照传统,最好是只进不出,这寓意进财。如果拿东西出去了,就意味着散财。所以即便是垃圾,也不在这一天去倒。
二、忌剩下浆糊:贴窗花、春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情,虽然没啥科学依据,但也成为了一种默许的规矩。
三、吃饭时忌讳有人来串门,老人说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四、不可说不敬之语,更不要打碎东西。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地的习俗略有不同,但表达意思基本一样。除夕夜,万家灯火,忙碌了一整年,此时此刻才是最幸福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