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才过,重阳又至。在诗人王维的笔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场景,已定格成对亲人无尽思念的浓浓愁绪。
不管是“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的无奈,或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等待,或是“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的忧思,抑或是“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的怅惘……
这些温暖的、多情的诗句都濡染着一颗颗柔软的心。载花乘酒上高山,岁岁重阳今不同。
茱萸插戴头上,菊花酒摆在桌前,不必登高望远吟诗作赋,一部连环画《重阳节》亦可缅怀先人,或将那份殷殷的牵挂和深深的思念隔着遥远的距离传到亲人身边。
重阳节,这份思念,也如花般绽放,美艳动人。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本来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生活还算美满。
后来听说汝河两岸常闹瘟疫,原是瘟魔作怪,恒景就千辛万苦深山拜师费长房大仙学艺。学成归来,九月九日那天,恒景用师父给的茱萸叶子和菊花酒助乡民登高避祸,自己则用降妖青龙剑刺死瘟魔。
此后,人们便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01、东汉汝南县有一个人,名叫桓景,家有父母、妻子、儿女六个人,种了几亩田,生活还过得去。
02、汝河两岸,常闹瘟疫,死了好多人,桓景听说汝河里有个瘟魔,每年上岸传播瘟疫,就决定想法子为民除掉这瘟魔。
03、桓景打听到很远的深山里,有个费长房大仙,他的武术高明,能把狡诈的瘟魔消灭掉。他马上收拾行李,到深山里访仙去了。
04、桓景爬过一座一座大山,涉过一条一条江河,可是仍找不到大仙,他感到十分失望。忽然看见一只白鸽停在那里,不住的对他点头。
05、桓景就跟着白鸽走去,来到了“费长房仙居”。
06、桓景看见庙门紧紧的闭着,喊了半天,也不见有人开门,他为了表示诚意,就在庙门外跪着。
07、他跪了两天两夜,等着门开。到了第三天早上,门忽然“吱嘎吱嘎”的开了。只见有一个胸前飘着白胡须的老爷爷,笑嘻嘻的对他说:“桓景,你为民除害的迫切心情,很使我感动。起来,进院子里来吧!”
08、他在院子里,费长房大仙收桓景为徒弟。他早晚辛勤学艺,练得一身好武艺。
09、有一天,师父对他说:“桓景,你武艺学得差不多了,我给你一把降妖的青龙宝剑,你回去吧!今年的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上岸了。你把乡亲们集合到大山上,给他们一片茱萸叶子,再给他们喝一口菊花酒,那瘟魔就不敢靠近他们了。你就跟他决一死战吧!”
10、大仙说完,又给他一包茱萸叶子和一坛菊花酒。接着,他用手一指,一只停在松柏上的仙鹤,就飞了过来,让桓景骑上,回到汝南家乡。
11、九月初九,汝河翻腾怒吼,旋风刮得天昏地暗。瘟魔从河里钻出来,见村里没有人,就向山上的人群追过去。
12、忽然,他那股酒气直刺鼻子,茱萸的香味呛着喉咙,不敢走近人群。
13、又转回村里,看见有一个人,坐在屋里喝酒,那人就是桓景。瘟魔大吼一声,向桓景扑过去。
14、桓景不慌不忙的抽出青龙剑来迎战,斗了十几回合,瘟魔斗不过桓景,猛回头正想逃命,被桓景刺死了。
15、乡亲们听说桓景杀死了瘟魔,从山上奔回家园,围着桓景欢呼拜谢。
16、从此,农历九月初九,乡亲们就成群结队登山,遍插茱萸,喝菊花酒。因为九月初九是两个最大阳数九叠在一起,所以就叫这个节日为“重阳节”。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画哥解惑: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有些地方又叫重阳节为老人节。
中国*府于年正式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
而是一种信息:
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
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
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
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