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九重阳节,古代和现在有什么不同,登高 [复制链接]

1#

古代不是敬老,而是登高望远、怀乡思亲。乡愁伴随爱国,悲分盼统。

1

一年真快,又到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个节现在是敬老祝寿,因为久久长寿的含义,年被国家设为老年节。

民俗不断变化,有些含义没有了,有些含义增加了。

重阳节古代没有敬老的意思,之所以叫重阳,是根据《易经》六阴九阳之说。《易经》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古代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踏秋节,人们登高祈福、拜神祭祖、思乡踏秋,有很多诗词反映这些习俗。

比如刘长卿的《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九月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现楼西。

李清照的《醉花阴》: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帘卷西风,人比*花瘦。

古代有两种植物与重阳相伴,一是插茱萸,辟邪消灾;二是赏菊花。

菊花现在往往和死亡相伴,网上菊花、爆菊另有含义,但古代菊花是非常好的含义,象征风骨,如钟会的《菊花赋》/p>

何秋菊之可奇兮,独华于凝霜。

陶渊明的《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菊花还象征气节,比如屈原的《九歌·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洁身自好、不随流俗的节操。

重阳节的菊花含义和用途更多,人们喝菊花酒,赏菊花芳,感怀惜时、念友忆旧。比如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当然最为人熟知的是选入小学课本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里描写的重阳节,没有敬老,有的是登高望乡、想家思亲的感喟。

2

乡愁往往和爱国在一起,渴望结束战乱、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有一首著名的思乡曲是辛亥元老、陕西乡人于右任的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念国、悲分盼统的情感: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有人说中国盛世华章,何来国殇之说?

国家还没统一,不就是陆游说的“但悲不见九州同”吗?

中国领导在10月9日,纪念双十“辛亥革命”年的讲话中,提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任务明确了,就是何时和如何统一的问题了。

讲话还提到了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指标,就是祖国统一。

和平统一,自然是天下归心,民族复兴。

武力统一,那更是实力硬刚、实打实的民族复兴,不服不行。

(感谢支持原创,打赏请点右上角)

屠龙与拥抱熊猫,较量与和平崛起

抗战,为什么对中国如此重要?#七七事变84周年#专稿

长津湖,中美到底为何而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