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敬重阳节农业界4位老人教会我们12个 [复制链接]

1#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m.39.net/news/a_5778275.html

作者:老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中国农业不仅仅属于年轻人,也属于70、80、甚至90的老人。

当然还有一句谚语:家有一老,如获一宝。这个同样适合全行业:行业有一老,如获一宝。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为这些奋斗在农业领域或农业一线的老人送送上祝福。

同时,我们也从这些老人们身上看到:永不放弃、专注、信念、梦想的创业精神。

这些老人是褚橙创始人褚时健、杂家水稻专家袁隆平、日本循环农业专家川崎广人、专注智慧农业研究的汪懋华。

90岁褚时健:永不放弃

从褚时健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位90岁老人的“永不放弃”。

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云南冰糖橙品牌“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在他90岁生日这一天,宣布了一家新公司的成立——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

褚时健独子褚一斌担起褚橙重任,牵头组建股份公司任总经理,90岁高龄的褚时健任董事长一职。

其实,从褚时健的经历来看,褚时健没有放弃人生和事业的追求。

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将榨糖厂扭亏为盈;改革开放初期,51岁的褚时健一手将乡间小厂“玉溪卷烟厂”发展为世界级行业巨头“红塔集团”,临近退休却因贪污罪入狱,人生跌到低谷。

年,褚时健在75岁高龄重新创业,与妻子开荒种橙,同时褚时健与刚刚成立的本来生活网携手,后者策划了“褚橙进京”、“寻找下一个褚橙”等一系列主题营销活动,让褚橙迅速走出云南。

而“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这一广告语,更是打动了消费者,让一颗小小的褚橙,成为“励志橙”。

在十年之间,以“褚橙”红遍大江南北,年,仅褚橙一个单品,产值就近2亿元,90岁褚时健再次成为亿万富翁。

88岁袁隆平:专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年88岁,一辈子,和水稻打交道。

20世纪50年代,袁隆平更坚定了学农的信念:改变农业现状,为了中国人不再挨饿。

袁隆平院士毕业于西南大学,他的专业就是农业研究,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农业的发展研究工程,袁隆平院士在大学毕业后并不是在科学研究院上班,而是被分配到了湖南省教学,并且还是非常屏偏远的山区,但是袁隆平并没有灰心,在湖南任教时间长达近20年,在20年的时间里,他没有放弃水稻的研究工作,一直在潜心研究。

同时,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袁隆平从未离开过试验田,甚至87岁还悄悄下田,为了继续保持能够试验的身体状况,抽了60多年的烟说戒就戒了。他的试验田似乎没有边界,走了一辈子也走不到尽头。

他的发明和研究让我们惊叹!袁隆平从年在安江农校发现“鹤立鸡群”的稻株;年,助手在他研究思路的指导下,在海南南红农场找到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年实现三系配套将将水稻亩产量由公斤提升至公斤以上,这个中国自主产权的成果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再到年试种他所育成的品种“南优2号”杂交稻亩产公斤;年提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计划。

甚至在年,87岁的袁隆平又推动盐地种水稻和沙漠种水稻的两大创新。

袁隆平:海水稻发展到1亿亩,最低要求生产亿公斤粮食,生产一个湖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多养活万人口,这是我的梦想。

袁隆平的两个梦,早已广为人知。“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用中国的力量养活世界。

第一个梦想年已经实现了,第二个梦想88岁袁隆平还在努力...

72岁的川崎广人:信念

川崎广人是日本农业专家,但一直在中国作者循环农业的事情。

4年前来中国找工作,从北京到甘肃再到河南,川崎广人今年七十二岁了。

川崎广人在日本岩首县的消费者合作社工作了30年,负责对接农民和市场的双向需求,对堆肥和循环农业有一些了解。

早在年,川崎广人退休了。他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游历,发现滥用农药化肥、粪便污染的现象,造成土壤板结。于是就决定用余生做堆肥。川崎广人回到日本,在不同的农场和公司学习实践了6年,年,川崎广人再一次来到中国,开始寻找合适的农场,推广自己学到技术和理念。

年,川崎广人与小刘固农场的李卫结缘,开始循环农业的试验。

川崎广人的信任就是把循环农业做好,做成功,同时免费也要去实践。

川崎广人说:我的农场还没成功,这个农场不能支付我的工资。我说,李卫不要支付我的工资,我免费做。如果我在日本,不可能有机会这么干我的农场,人生价值没有。在河南原阳小刘固农场我可以努力工作,是70年间人生最幸福的时间。为什么在这么困难的农场工作?因为这让人生有价值!”

当问起川崎广人什么时候回到日本的家的时候,川崎广人说:我到死也在这边工作,不死不回日本。我想要落地生根!

85岁汪懋华院士:拥有梦想

汪懋华,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年6月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系,年6月获前苏联技术科学(电气自动化)副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电气化系(现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任教至今。现任教育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的一生很可能不会只从事一种职业。”汪懋华追忆往事说,“一个人的专业也许会随着人生的机遇和个人兴趣爱好转变,应去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自己的科技视野。”在他排得满满的工作日程表上,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安排,每项工作一环紧扣着另一环。

同时,汪懋华根据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形势和新技术革命浪潮,提出了和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与高等教育尽快实现接轨的改革目标,强调学校的发展战略应该突出工程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指导思想。

面对食品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指出,食品绿色生产、加工、安全保障及居民健康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智慧农业可以助力解决食品安全和绿色等问题。

最近,汪懋华表示“我相信我们未来的农学家,一定是从青年时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