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阳就菊花古风携新韵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10148425.html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

○卢恩俊

重阳临近,研读菊花诗画,最喜欢*永玉笔下的菊花,尤其将唐朝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意入画的赏菊图,更增添了重阳菊花节的色彩。

这首《过故人庄》,是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应邀赴友人田舍做客后的感怀抒情。一次友人相邀,一个普通农庄,一回鸡黍饭的热情款待,深深吸引诗人对农庄生活的留恋。于是在临走时,诗人向主人率真地表示秋高气爽的重阳节会再来“就菊花”。诗中“就菊花”三字,点亮了菊花作为重阳节的核心意象。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丰富的活动。孟浩然所处的中唐初期,菊花已是重阳节不可缺的宠信佳品。而这“就菊花”,不仅是赏菊、咏菊、簪菊,还有饮菊花酒、食菊花膳、吃菊花糕等一系列重阳菊俗。

所以,和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王维,在另一首诗中就直称重阳节为菊花节了:“无穷菊花节,长寿柏梁篇。”可见唐朝的重阳“就菊花”是风行的热事了。唐朝“就菊”之俗风行至甚,当时九月十日也被称为“小重阳”,李白就为菊花遭到大小重阳众人的两次采撷而抱怨:“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就菊花”,唐人最离不开吃菊花酒了,尤其文人墨客赏菊饮酒唱诗,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文人雅士也爱以菊代茶,并赋诗吟诵。岑参《行*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名诗句就能得到体现:“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中的“无人送酒”,用了陶渊明饮酒典故。一次重阳节,陶渊明没酒喝,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而岑参在战乱年代的重阳节,勉强登上高处远眺,没有谁能给他送酒,只能心情沉重地遥望长安。在当时那样的战乱环境,诗人没忘重阳登高喝菊酒,遥望家乡的菊花。

大唐的重阳节,菊花风姿摇曳美艳悦目,菊花茶酒演绎饮中之美。另据《唐六典》和唐《食谱》等典籍记载,唐代重阳节还有菊花糕、菊花鲜栗羹、木香菊花粥等席上名珍飘香。

古人重阳为什么热于“就菊花”?唐朝之前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不少记载。实际上,重阳节注重菊花并非一时兴起,有着一定的内在的驱邪与保健延寿理念。早在《礼记·月令篇》就有“季秋之月,鞠有*华”,说菊花是秋月开花,是*色的。将菊花入诗的还有伟大诗人屈原,他不仅在《九歌·礼*》中写下了“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还在《离骚》中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诗人不仅赋予了菊花品行高洁的含义,并提及了菊之可食,也奠定了菊花在中国饮食习俗中的重要地位。

独爱菊的魏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也将菊作为洁身自好的寄托,还把它看作“长寿花”来食用。他在《读〈山海经〉其四》中说:“*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他最著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也有理解为食取菊花以延年益寿,“悠然见南山”更是照应了“寿比南山”之意。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爱菊爱诗尤其菊花诗出名,赢得了菊花之神的雅号,后人效之,以求与陶渊明更接近,也助推了后来的重阳“就菊花”之风。

在历代诗词歌赋中,三国时期钟会的《菊花赋》将菊花概括为五美,其中便有食美:“流中轻体,神仙食也。”到了宋代有“菊花为延寿客”(宋·吴自牧《梦粱录》)。北宋文学家苏辙的《后杞菊赋》里,就将枸杞配菊花当作四季不离的美食:“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当时的宋人,将菊视为贵重花品,将食菊称为“金饭”。但自宋以后,食菊益寿的意图日渐淡化,菊作为药膳同源的花卉,逐渐发展成为丰富的保健美味食品和茶饮。

九九重阳节的内涵,随时代变迁发生着变化。因为“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因此被赋予了长久长寿的含意。自年起,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当天,成为法定的老人节。如今的重阳节,当子女和父母相聚一起“就菊花”,传统菊俗又和重阳节的“长寿”内涵有了关联,重阳节也有了晚辈尽孝、爱老敬老等时代赋予的新内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