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节又重阳漫话重九
TUhjnbcbe - 2023/5/15 13:59:00
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 http://m.39.net/pf/a_4518117.html

卢忠仁(教授)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一年中最后一个民间传统大节,它是一个具有多彩民俗风情、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年,我国确定农历九月九日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扶老、助老的优良风气。

重阳节正直深秋,天朗气清,西风送凉;山明水秀,大地澄净;碧涧红叶,色彩斑斓;菊花盛开,茱萸绽放;登高远望,情致飞扬。同时,重阳节也有——秋风萧瑟,天气清寒;*叶飘落,鸿雁南飞;蝉鸣高树,蛩吟庭院……的季节特点。

概而言之,重阳节是美好而又萧瑟的季节,是一个寒凉而清明的季节,是一个多彩而又厚重季节。是一个可与清明节相比的大节。故古人说:“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不虚言是也。

“重阳”又称“重九”、“秋祓”、“九日”、“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祝寿节”、“茱萸节”、“茱萸会”、“菊节”、“金节”、“野餐节”,“辞靑”、“迎寒”。此外,九月初九还有“斗母”生日(北斗星母亲生日)、“狐仙生日”之说等。……

重阳节的核心文化价值是其寓意健康高寿、生命长久、平安和谐、……更重要的是孝敬老人、敬老尊老、爱老扶老。所以探究重阳节的历史渊源、演变、节俗、……,对于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不无裨益。

一、重阳节的起源

1、“重阳”释义。

“重阳”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屈原《远游》中的诗句:“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宋代洪兴祖解释屈原《远游》中的这句话是:“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又一解释“重阳”二字是:农历九月九日是两个“九”字为“重九”,而“九”是阳,两个“阳”即重阳。

诗词中最早出现“重阳节”的南北朝南朝梁代诗人庾肩吾的《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云:“献寿重阳节,回鵉上苑中。”后来提到重阳的有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菊花何太苦,造此两重阳。”张籍(唐)《重阳日至峡道》:“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2、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最通行的一种说法是:源于哲学文化。《易经》把偶数的“六”视为阴爻,奇数“九”视为阳数,“九”不仅是阳数,而且是极阳,古人占卜时“九”为“老阳”。而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即月、日两个“九”相重,亦即两个“阳”相重,日月并阳,所以把“重九”称之为“重阳”。

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云:“日月梭飞,转盼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这也就是所谓中国人的“尊阳”理念。宋代的项安在《项氏家说》卷8中说:“大率人情必两月一聚会,而月必用阳,日必重之,此古人因人情而立教,示尊阳也。

是故如正月则用一日。三月则用重三。五月则用重五。七月则用重七。九月则用则重九。皆取阴月阳日。”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云:“日月梭飞,转盼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重阳节是“九九”,两个“九”重叠,即月、日重叠,即“重阳”也。

重阳在战国时已经成为节日了。汉代张衡在《西京赋》中也有“消雾埃于中宸,集重阳之清澂”之句。晋代正式被确定为节日。唐德宗在立九月九日为三令节的诏书中说:“汉崇上巳,晋纪重阳。”并下诏确立重阳为“三令节”,即国家的正式节日之一。

二、重阳节的习俗及文化蕴涵

1、重阳习俗。

重阳节习俗很多,如登高、赏秋、祭祀(祭祀天地、祭祀山川、祭祀神灵、祭祀祖先。)、宴饮、行酒令、赋诗、对对子、辞靑(清明是迎靑,重阳叫辞靑。)、插佩簪茱萸、饮茱萸酒、赏菊花、饮菊花酒、食重阳糕、食菊花糕、食蟹、持螯会、食鹦鹉鹆(yu)螺、食蓬饵、吃糍粑、吃柿子、打围、骑射、郊游、放风筝、……

一些笔记小说和诗文对重阳节的习俗有大量的记载和书写。如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说:“在宫中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南北朝梁代宗懔(lin)《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饮。”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说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脱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云:“都人是日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塘肉秫面为之。”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都有关于重阳节习俗的书写。

重阳节时“清气上扬,浊气下沉。”正是登高时节。重阳登高,能使人极目四望,舒发情怀,情志飞扬,神思浩荡,扩展心胸,激扬壮志。而插茱萸、佩菊花、饮茱萸酒、饮菊花酒等,又能健身强体,有利于身心健康。“九九久久,延年益寿”。重阳习俗活动大都与健身祛病、祛灾辟邪有关。所以人们简练地把重阳节的民俗意义归纳为祈福、辟邪、避疫、求康8个字

2、重阳节的文化蕴涵。

重阳节的文化蕴涵深赡丰厚,主要有几点:

(1)重阳寓意“尊九”观念。

“尊九”观念即:尊“久”、尊“高”、“尊”贵等观念。“九”,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特别意义:一是“九”与“久”谐音,“九九”就是久久,有久长久远,生命长久、长长久久,即有悠久、永恒之含义。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同时,“九”在中国文化中又是“极多”之数、是“至尊”、“至高”、“至贵”之象征。总之,重阳节体现了中国人尊“九”、崇“九”的意识和理念。

(2)“九九”重阳寓意“敬老”观念。

重阳节有“老年”、“高寿”的寓意。即有老年人延年益寿,久长久远,生命长久、长长久久之寓意,从重阳节到老年节,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的祈寿延年、健康长寿的祝福和祈愿,表现了重阳节与中国厚德仁爱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所以重阳节又是孝亲敬老的节日。

在重阳节里,老年人在年轻人的陪同下,或登高望远,豪情勃发,老当益壮,精神健旺;或阖家团圆,儿孙绕膝,安享晚年,其乐融融。久长久远,生命长久、长长久久。所以把这个重阳节送给老年人叫“敬老节”、“老人节”是最为合适的。重阳节的孝亲敬老,关爱老人的时代内涵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新的光彩。

(3)重阳节体现了助老扶老、爱老养老的孝道文化。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论语)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遵守孝道,扶老助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重阳节这个“老人节”的节*。中国现在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60岁老人已达2.7亿多,占总人口的20%。所以发扬遵守孝道,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扶老助老的中华民族美德非常重要。

(4)20世纪80年代后,很多地方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老年节”。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每年农历9月9日规定为老年节,重阳节为老年节即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这给重阳节赋予新的生命和文化内涵,标志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上升。

重阳节是经历数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从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个民族的情感、精神、观念、品格、气度。重阳节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意蕴,承载中国人深厚的精神寄托和向往,很值得人们去体会、去感悟、去思考、去发掘、去传承。

三、重阳登高

九月九的重阳节也叫“登高会”、“登高节”。重阳登高所到之高处没有划一的规定,高山、高冈、高台、高塔、高楼、高阁,只要是有高度地方都可,以高山、高冈为主。

中国登高习俗可能起源于春秋。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云:“齐景公时为登高。”而重阳节登高可能起自汉代。汉代刘歆撰、晋代葛洪辑录的《西京杂记》卷2云:“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fuxi)登高。”重阳登高作为一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到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还说:清代北京“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九月九的“登高”与三月三的上巳节的“临水”相对,一春一秋,意趣别具,意蕴相似。“九九”在秋季,此时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是个吉日,也是是登高的好时节。所以人们又把重阳登高叫“高山会”或“登高会”。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记载过当时的登高会:“以重阳相会,登高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

隋唐时期的孙思邈的《千金方》云:“重阳,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这段是说重阳登高是“以畅秋志”最准确。人们登上高山之巅,可以远眺、可以骋目、可以畅怀、可以言志、……令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唐初王勃九月九日重阳登上滕王阁看到的奇景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杜甫登高的感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宋人刘筠写重阳登高会词《蓦山溪》有闪光亮色的句子:“长啸西风、觉志气、凌云缥缈。”同时,登高不仅可以远眺、可以骋目、可以畅怀,还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何乐而不为。

四、重阳节与茱萸

重阳节的另一习俗是赏茱萸、插茱萸、戴茱萸、佩茱萸、食茱萸、饮茱萸酒……因此重阳登高也叫“茱萸会”。

1、茱萸。

茱萸是什么?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椒科植物,有木本植物的山茱萸、吴茱萸(还有草茱萸);常绿小乔木,高可达丈许,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小花,结实似椒子,嫩时呈*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秋后成熟,气味香浓,且辛辣甘苦,古人叫“气烈色赤”。

清代陈淏子的《花镜》说得最详细:“随处皆生,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色青紫。茎间有刺,三月开红紫细花。其实结于枝梢,累累成簇而无核。嫩时微*,至熟则深紫,味辛辣如椒。”总之,茱萸——颜色鲜艳,视觉上给人美感;气味浓烈,嗅觉上给人以刺激。

2、茱萸的功能。

茱萸有温中、除湿、驱寒、消食、止痛、理气、延年等功效,即有除病消灾的药用价值。也就是说茱萸是能驱寒疗*、健身防病、延长寿命之药。同时人们又认为茱萸是“辟邪翁”,是驱邪避害、除恶祛灾之物。插、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避恶、免灾。

关于茱萸有防病治病、驱邪避灾的功能,古人有很多论述。如西汉刘安《淮南万毕术》云:“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者,无瘟病。”汉代刘歆(xin)撰《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西汉《淮南万毕术》云:“悬茱萸于室内,*畏不入也。”

西晋孙楚《茱萸赋》说茱萸:“应神农之本草,疗生民之疹疾。”晋代吕才、郭璞的《杂五行书》说茱萸:“增年益寿,除患害也。”晋代周处《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

明代《新城县志》载:“九月初九,男女老少俱插茱萸一枝,谓可避恶气。”清代陈淏子《花镜》云:“井侧河边,宜种此树,叶落其中,人饮是水,永无瘟疫。”……

既然如此,那就一定要在重阳节插茱萸、佩茱萸、戴茱萸、戴萸囊、食茱萸、饮茱萸酒。

五、重阳节与菊花

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云:“九月九日可采菊花。”大文豪苏东坡《江月五首.并引》说:“菊花开日乃重阳。”菊花通常在农历九月开放,所以也叫“九月菊”。重阳节又称“菊节”、“菊花节”。重阳节菊花盛开,与菊关联的活动很多,如赏菊花、采菊花、簪菊花、插菊花枝、挂菊花灯、开菊花会、赋菊花诗、饮菊花酒、饮菊花茶、吃菊花糕……

1、菊花。

菊花,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直立分枝,高20——厘米。菊花的花型、花瓣、花絮均有多种。花期在多种月份,最盛是农历9月。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为“花中四君子”。

菊花别名很多,如秋菊、家菊、陶菊、金英、*花、*华、延年、寿客、九花、日精、女华、君子花、隐逸花、……菊花品种也很多,清代多种《菊谱》已载多个,现扩展到多个品种。

三国时期魏主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云:“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三国时期的钟会在《菊花赋》中说:“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陶渊明诗《菊》:“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天杰。”……菊花有高雅、平淡、质朴、清新、野逸、冷峻、清奇、灿烂之美。

2、重阳赏菊。

菊花于重阳节有其特殊意义。中国古代说重阳有“无菊不成节”之说。据有人统计,《全唐诗》中咏重阳的诗有一半以上与菊花相联系。中国人自古重阳节赏菊成风。

陶渊明《九日新居》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他的《饮酒》诗云:“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回来。”(陶渊明一生爱菊,以菊为伴,被人称为“菊迷”、“菊友”、“陶菊”、“九月花神”。)初唐王勃《九日》:“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

李白《九日龙山歌》:“九日龙山饮,*花笑逐臣。”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花蝶也愁。”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8说东京(汴梁)重阳赏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一些笔记、志书对赏菊、玩菊、簪菊等有大量记载。如唐代佚名《辇下下岁时记》云:“九日,宫掖中争插菊花,民俗尤甚。”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色而圆者曰‘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宋代周密《乾淳岁时记》说:“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端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云:“九花也,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gui)广夏中,前轩后轾(zhi),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清代顾禄《清嘉录》卷9云:“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今人胡朴安著《中华全国风俗志》说重阳节:“是时菊花大放,有茶肆招徕生意,用五色菊花堆成山,高下参差,颇有可观,动至数百盆云。”重阳还有插菊花习俗,即把菊花插、贴在门上、窗上,目的是所谓:“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3、饮菊花酒、菊花茶、食菊花糕。

菊花又叫“延寿客”、“长寿花”、“延龄客”、“辟邪翁”等,食菊花、饮菊茶、饮菊酒、食菊花糕等具有祛病、健身、强体功效。

什么是“菊花酒”?《西京杂记》云:“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到明代,人们酿菊花酒又加进了其它多种药材,成了以菊花为主的健身药酒。菊花酒是一种节令饮品,也可作一种常用饮品。菊花酒麯味清香、深厚绵长。“菊花茶”,即用菊花泡的茶水,一年四季均可饮用。

关于饮菊花酒、菊花茶以及为什么要饮菊花酒、菊花茶?古人有很多说明。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晋傅玄《菊赋》云:“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南朝刘宋时的王韶之的《太清记》云:“九月九日采菊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晋代陶渊明《九日闲居.并序》:“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南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上品》谓菊花:“主治腰痛,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隋代杜公瞻注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云:“常以九月九日菊花枕袋枕头,大能去头风、明眼目。”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列出菊花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痹、治百病”的功效。道教认为菊花是“不老草”、“延寿客”。认为菊花酒是延年益寿的“长命酒”、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据今人研究,菊花酒、菊花茶确实有明目、减肥、利血、轻身、降血压、制头昏、补肝气、安肠胃、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等功效。重阳正值秋菊盛开,正好酿菊花酒、泡菊花茶以饮之。

重阳饮菊花酒在古诗词中也有大量描写,如初唐诗人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云:“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金花酒”即菊花酒。)崔日用(唐)《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云:“菊泛延龄酒,兰吹解愠风。”

郑谷(唐)诗《飘泊》云:“*花催促重阳酒,何处登高望二京。”南宋词人石孝友在《清平乐》一词中写道:“天涯重九,独对*花酒。”这些诗词中描写人们重阳节饮菊花酒,特别有情趣和韵味,读之让人神往。

(注:标题“佳节又重阳”出自李清照词《醉花阴》。)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方迎欣毛秘《白浪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又重阳漫话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