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
悲秋无疑是中国古代文人吟秋作品的主基调。
但也有刘禹锡那样霸气盛赞秋景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也有王绩眼中的安静高远的秋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陌上花开,不染秋霜。两首写秋色的古诗,壮美而开阔,雄浑而励志,你会喜欢哪一首?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对秋天情有独钟,有多首诗词写到了秋天。
《采桑子·重阳》中“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比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更有气势,这种景色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
《五律·喜闻捷报》“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风瑟瑟,轻轻从河面上吹过,目之所及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
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是一篇游故地而观秋景、忆同窗而思往事、励斗志而抒豪情的壮美词篇。
词的上半段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无比壮美的秋天图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如此一幅具有浓烈色彩、强烈动感的秋色图,读后令人不由沉浸其中。
词的下片转为为抒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出作者不屈服于恶势力,关心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了作者不畏艰辛、直面困难、迎面而上的伟大英雄气概,敢于与人生的一个个艰难险阻抗争,实现自己的价值。
词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秋景,虽是寒秋,但基调高昂,励志而积极向上。
写秋景而不衰飒,忆往事而不惆怅,纵横捭阖,大气磅礴。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末名将许劭曾对曹操评价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而毛主席对曹操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治家、*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认为他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这么一个文武兼并的大家,他笔下的秋天是如何的呢?
《观沧海》是曹操诗作中的名篇,写于建安二年()北征乌桓途中。
诗人通过描写沧海的景象,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不仅写出曹操途中看到的最雄壮的秋天,同时也表达他雄壮的理想。
古人情感丰富,听见秋风就想到落叶,进而想到时间流逝,青春不再。
但这首诗却不一样,“秋风萧瑟”,在秋风吹拂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多有生机的画面,“洪波涌起”,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幅浩荡无垠的画面里,有日月的运行,星河的辉光,仿佛都从这浩瀚的大海里跃入飞出。
显然,诗人的视野早已超越了碣石、大海与草木,他抒发着无限感慨,将目光投向了日月和宇宙。
总的来说,这首诗里的秋景一点都不感伤,一点都不凄凉,相反,它十足壮美气势雄浑,令人意境开阔。
从这两首写秋天的古诗中,我们感悟到两位伟大人物不一样的情怀。
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操在《龟虽寿》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们的诗篇都代表着自己时代的理想和精神,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朽的英雄。
-END-
作者:诗词Life生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