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精读红楼梦,话说重阳节
TUhjnbcbe - 2023/6/16 21:37:00

文/食指莲心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九”为最大阳数,“九九”相叠,谓之“重九”。“九九”又与“久久”谐音,亦有“长长久久”之寓意。早于远古战国时期,民间在重阳节之日就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供神祭祖及宴饮求寿等民风习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其巨著中,几乎将中华传统节日都描写到了,诸如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端阳(端午)、中秋等民间传统节日。在书中,有些节日是着力详细描写、有些节日则笼统简略暗写、有的节日浓墨重彩大肆渲染、有的节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同样在平时,我们也会看到不少论者文章,谈及《红楼梦》中如何度过某些重要传统节日,针对重阳节也不例外。

《红楼梦》第37回、38回直至42回故事中,作者确实描写了大观园中,人们在深秋之初有品糕闻桂、踏秋赏菊、饮酒食蟹、赋诗吟诵等雅俗活动。字里行间亦透露出仲秋之后,大观园中人们的欢乐气氛和景象,其中雅趣之重头戏则是赋诗咏物抒情。

我们发现在此期间,唯独没有写到与重阳节对应的登高祈福之首选活动?何况,人们所品尝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菱粉糕”、“藕粉桂花糖糕”,未必确是名副其实的“重阳糕”。

我们若从尊重《红楼梦》作者和小说文本内容出发,实际曹雪芹没有像描写诸如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那样,在书中并未明确描写过人们怎样过重阳节的故事情节内容,仅仅偶尔提到“重阳”而已。

那么,不少读者一定会问?《红楼梦》里第37回直至第42回一连串的故事情节,不就是描写贾母领着众人及刘姥姥欢度重阳节之快乐场景吗?

由此,我们据《红楼梦》文本内容,只能说:大观园中人们是在中秋之后临近“重阳”之时节里,提前营造出并预先共享一番“重阳节”的气氛和兴味,可谓是“模拟化”的生活景况。

事实上,从故事情节的时间安排顺序来看,这段大观园快乐时光,相距九月初九重阳节甚远着呢!此话又作如何说明呢?

让我们先从第37回谈起。此回开头写道:“这年贾*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

接着又写到:“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本回由探春倡议结成诗社始,并由探春、宝钗、宝玉、黛玉先后作了“限韵”《咏白海棠》诗四首。次日,湘云匆匆赶过来并表明“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真可谓后起之秀,她一人补作赋诗《咏白海棠》两首,“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可见湘云虽然晚到一天,热情却比谁都倍增高涨,并赢得了大家一致赞许,还争得了开第一社之荣任。

至于第39回至42回故事,主要描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之内容,亦是作者着力描写的重点篇章。刘姥姥“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了”。

在临别荣府众人之际,先去向凤姐道别,谈起贾母和大姐儿(后称巧姐)受凉病了。凤姐对刘姥姥说道:“……都是为了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在那里发热呢”。

于是,刘姥姥提醒凤姐,用土办法治下一老一少之病。“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着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遇到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依此“送祟”之土法,“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很显然,刘姥姥返回家乡之日,正是八月二十五。

续看第43回中有“展眼已是九月初二日,……李纨又向众姐妹道:‘今儿是正经社日,可别忘了”。

说句实在话,我们却难以记住。

再看第47回中写到:“展眼到了十四日,黑早,赖大的媳妇又进来请”。此因赖嬷嬷之孙赖尚荣当上了县官,赖大家早在第45回就确定“择了十四的日子”,兴办三天酒席请客庆贺一番。

九月十四日天还没亮,首先来邀请贾母、王夫人等贵宾去赖大家赴宴作客,共贺赖家出了个人才,免了个奴才。亦是皆大欢喜自不待言。

通过以上梳理时序表明,从第37回至第47回共十一回中,可见作者并未详细描写人们在九月初九,如何正儿八经度过重阳节之故事内容?

想必是曹雪芹另有隐情,而有意暂且忽略,必定有其良苦用心、巧妙构思布局和深远之意。

可是,有些读者又会发问?薛宝钗明明在《忆菊》诗中写有“慰语重阳会有期”;在《画菊》诗中写出“粘屏聊以慰重阳”;在“咏蟹”诗中又见“长安涎口盼重阳”等诗句,都提到了“重阳”。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三首诗中虽说到“重阳”,未必正在过“重阳节”。对照其诗句之眼,其语气并非确指“重阳节”当日。可以说三首诗中,如此既“慰”且“盼”“重阳”“会有期”,实在是怀有一种期待、向往、指望、期盼、慰籍之心情。

我们再结合上述整理出的时间顺序头绪,亦可充分说明曹雪芹是在巧布“草蛇灰线”和“千里伏脉”。据宝钗诗作之意,明显预示了在后来的故事及某些重要情节中,薛宝钗或是其他人物与“重阳节”之日紧密关联难以分割。

但令人可惜的是,当下放在我们眼前的回《红楼梦》故事中,未曾见有这些重大情节。我们试想:极有可能在曹雪芹所失佚稿中,定有“慰”“盼”“重阳”“会有期”所发生的相关故事内容。如今的我们,想见也无法看到了。很无奈,实在是惜之痛也、悲乎叹哉!!

我们再回望第37回和38回,先由探春倡议结诗社。可以说,这是《红楼梦》中的最大盛事,诗词歌赋,对于似如笼中之鸟的小姐姑娘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呈现出全新的生存方式和生命状态。可以使她们的年轻生命闪耀发光,映射出她们的生命光芒,充分展现她们的风流才情,并可渲泄她们身上心中的奔放热情。

况且,说要结诗社,见到她们个个兴奋不已、群情激昂。就连平日里低调之极“死木槁灰”般的李纨,也是一反常态,自荐首任社长并争开第一社;平时一向如“木头人”似的迎春也主动积极出谋划策。

总之一句话,她们的生活开始火了热了,已经沸腾起来了。从此,她们的人生也将变换为靓丽色彩且活力四射,大家共同享受着生命中的高雅乐趣和贵族情调。

倡结诗社之初,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湘云五人,共作了六首《咏白海棠》诗。宝钗的诗“含蓄浑厚”,黛玉的诗“风流别致”,湘云的两首既“跌宕”又“潇洒”,探春的诗有“芳心一点娇无力”之感,宝玉在诗中则喻杨贵妃为冰影,西施为玉*;有诗句曰“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反映出他心底终不忘的还是林黛玉。

赋诗“咏菊花”,兴办“螃蟹宴”,主仆人等不分上下,同吃同享,共欢共乐,此情此景在《红楼梦》中确实非常难得少见。这一波欢乐高潮,唯有在贾母的带领和主导下,方能达到“千里共婵娟”的人间和谐圆满之境界。

我们亦有新的发现,看到了闺阁群体中,林黛玉是变化最大的人物了。她活跃在诗的世界里,如鱼得水,渐悟人间之冷暖,一改以往尖刻自傲之性情,逐渐转变为格外地宽容和随和,她既会作出自我批评,还能真心诚意夸赞别人。真可谓诗的魔力在黛玉身上得到了充分施展和体现。

首次诗社之竞诗雅事,先作“菊花诗”二首,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被评为前三,也表明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最合乎秋菊之独特品格;百花凋零时,惟菊花孤标傲世,迎露斗霜而独自盛开。

尤以被列为第一的《咏菊》诗中所云:“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正契合了曹雪芹在开篇所作的五言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与之形成了回音和交响。黛玉赋诗之吟,同样也吐露出曹雪芹内心深处的悲悯之声。

螃蟹之宴大伙快乐无比,诗兴正浓。“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宝玉、黛玉、宝钗相继作了“咏蟹诗”,可见这三首“咏蟹诗”感染力远大于之前的十二首“菊花诗”,而力度最大者首推宝钗所作的“咏蟹诗”,诗句尤为辛辣味厚浓烈。“众人看毕,都说这是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了些”。

这是曹雪芹籍宝钗之口和“咏蟹”之题,刻意借此诗发挥心中之悲愤,充分表达出作者对世道人心的坚定信念。可以说,宝钗此首“咏蟹诗”之深远意义,已超越小说故事本身,对那个特殊的社会*治历史,进行了公开抨击和无情批判。这在整部《红楼梦》中极为罕见,因而也大大增强了《红楼梦》的精神意蕴和思想深度。

同样也说明了,作者将讽刺世道的艰巨任务交给典型人物薛宝钗去实现完成,是对她的高度信任和赖以渲泄的事实明证。宝钗所具备的人品、修养、笔力、内涵等等方面,理应也足以担当得起批判社会现实之重任,曹雪芹认定非薛宝钗莫属,自有他的故事缘由和充足道理。

以往不少论者对薛宝钗颇多微词、偏见和片面,错解《红楼梦》之味,误认胡诌出薛宝钗是“心怀叵测”“两面三刀”“有野心”“阴谋家”“维护封建礼教”等等非真不实之辞;随着如今思想深化和学术进步,理应务真求实,必须予以澄清,以还薛宝钗公道于尘世人间。

因此,我们阅读《红楼梦》,切莫恣意妄加发挥,应当坚持联系文本实际,力戒假、空、虚、浮;坚持尊重作者,一切从《红楼梦》文本内容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细读务实求真。任何华而不实的词藻堆砌之说,无助于全面正确地阅读和理解《红楼梦》,并解出其真正意味。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与荣府众人之间相互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她尽力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同样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很大收获。刘姥姥始终以自己为乡下人的纯朴和善良,赢得了荣府上下众人的极大尊重,她将永生难忘感恩不尽。不远的将来,当荣国府破败落难之时,刘姥姥必定会尽自己所能挺身而出,豁出老命去帮衬和救助遭难之家渡过难关。

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过程中,有件事说来有趣却意味深长。贾母快乐之极曾带领刘姥姥和不少人乘坐两条小船于河中赏景,在满是残荷败叶枯枝中荡漾穿行,若是过重阳节,为何不去登高望远祈福长寿?而这回却与重阳节首选活动背道而行逆反而动。恰如其然,此事似乎暗合了往后贾母“九九”八十一岁的“暗九”,且难捱“暗坎”之意。无怪乎荣府定要“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众人虔诚准备诵经念佛,祈求菩萨保佑贾母消灾延寿,平安度过其八十一岁不吉利之年岁。

我们除了上述梳理了第37回、38回赋诗开蟹宴,以及第39回至42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之外;在《红楼梦》书中,还有两处提到了“重阳”,但同样未见细写,仅提及而已。

第88回写到了贾芸为谋件差事做做,求助于凤姐道:“……如今重阳时侯,略备了一点儿东西。婶娘这里那一件没有?不过是侄儿一点孝心。只怕婶娘不赏脸”。据故事情节内容,其实贾芸所备的“一点儿东西”,是他所买预备的“时新绣货”,是否算得上重阳节的时令礼品则难说。不论怎样,贾芸无非是借重阳节之名义去贿赂王熙凤罢了。

第回中,写到贾母向贾*问及探春的消息,贾*则将许嫁探春之事作了汇报,还说:“儿子起身急促,难过重阳,虽没有亲见,听见那边亲家的人来说的极好。亲家老爷太太都说请老太太的安;……”。此处则指明探春已远嫁外地,时遇重阳节,父女亲人也难以团圆相聚,悲凉苦楚难以言表。忆往昔,探春在大观园倡结诗社,同享蟹宴,与众姐妹赏菊饮酒赋诗共享欢乐,历历在目;到如今,死的死、嫁的嫁、走的走,四散分离,贾*愈加凄凉悲伤。

一年一度,又遇九九重阳,秋高气爽,菊花芬芳。再又复读《红楼梦》,回顾重阳节之习俗,认识不断深化并提升。知古人在重阳节首选登高望远祈求福寿之习俗流传至今仍旧不衰,始终寄托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其意义亦深远流长。

现代人赋予了重阳节新的时代气息和深刻意义,则已通过立法确定每年重阳节为老人节。凡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人,人人应当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重要节日之典范,非常期待普天同庆。

读《红楼梦》,话说重阳,纸短情更长。

我们不妨重温欣赏革命乐观主义的杰出诗词名篇———世界伟人毛泽东于年时年37岁所作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读红楼梦,话说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