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西河苏仙区许家洞镇兰王庙村地段,一座岁的石拱桥横跨河的两岸,桥体灰石斑驳,道道深痕刻录下世间的风雨沧桑。
立夏前夕,记者漫步于这座名为三和桥的古桥上,发思古之幽情,明当今之新意。因融入新时代文化内涵,古桥不老,更显雄壮稳固、威武生风。
据兰王庙村的老人代代相传,三和桥始建于年(明朝末年),距今年。相传在多年前的一天,骤雨突至。一位道骨仙风的长者避雨于兰王庙村前的凉亭里。亭子里,几位荷锄而归的村民叹息闲谈:西河绕村而过,河上无桥,村民靠小船渡河。每逢河水暴涨,总会发生船翻人淹的灾厄。长者听后,决心造福这方百姓。他多方奔走游说,募集上万银两,发动上千村民,用时数月,终于建成石拱桥。长者撸须而笑,点名“三和”,飘然而去,云游世间。村民建庙纪之。
“三和,是指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庄和美。”市委驻兰王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对古桥的来历娓娓道来,“古桥由大块灰石融注米浆砌成,坚固无比。桥长80米,宽6米,有三孔,拱高8米。”
年,该村在桥上坚起钢架,搭上横梁,覆盖塑篷,建成能遮阳挡雨的走廊。闲暇之余,村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约桥上聊天、唱歌、跳舞,成为全村最热闹的休闲场地。
村支“两委”还将此桥装扮成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村里买来多个五颜六色的小灯笼,并在灯笼布上印制了“和谐相处、勤俭自强、爱国守法、家风清正、廉洁自律”等字词。清风拂来,灯笼轻摇,文化美语入眼入心,潜移默化为文明之举。
今年3月以来,借着全市打造“清廉郴州”的时机,市委驻兰王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将“清廉文化”注入走廊,建设“清廉乡村”。
市委驻兰王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何李智进一步完善形式内容,将“三和桥”打造成“清风”之桥、“清廉文化”宣讲新阵地。
临近采访结束,许家洞镇兰王庙村*总支书记许海兵做起了村里的旅游代言人:多岁的兰王庙村有古桥、古庙、古遗址,有西河清清水,有上百亩人工湖,有岁的重阳木……
“那棵重阳木又叫寿星树。树高14米、周长5米,4个大人双手连接才能合围。树下常坐,延年益寿。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有12人。记者朋友,广而告之啊。”许海兵爽朗地笑了,挥手致谢。
编辑:谢莉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