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竺大文姜晓蓉
姜丽娟站上*的二十大*代表通道。受访者供图
白衬衫,马尾辫,姜丽娟站在了*的二十大开幕前的“*代表通道”上。
这位年轻的、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用4分钟,把一个位于浙江西部的小村庄带到了全国人民面前。
浙江,淳安,下姜村。这里是六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4次来到下姜。下姜,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实现小康、追求共富的一个榜样。
85后的姜丽娟,6年前从杭州回到家乡创业,两年前担任下姜村*总支书记,半年前当选*的二十大代表。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成长,关键处往往很短。姜丽娟常常这么说。
“*代表通道”上的4分钟,就是那样一个时刻。在走到这4分钟的路上,她拥有了许多难忘的人生段落,像一片片拼图,折射出了当代青年的风华正茂。
色彩
我是红色性格呢,姜丽娟说。
客厅里有两个令人瞩目的大书架,排满了各种书籍,从经管到文学都有。其中有好几本畅销读物,是以一种色彩来描绘一种性格。
姜丽娟爽朗地笑着。她说,我蛮喜欢看这种心理分析的,包括一些心灵鸡汤啊,励志的啊。原来还看一些销售方面的书,倒是小说反而看得少。
她身后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照片里的姜丽娟,经常变换发型和发色,与眼前这个留着黑色齐肩短发的她相比,是另一段青春的记录。
姜丽娟说,我的性格里也许慢慢有了一些蓝色。但总体还是红色的,这不会变。
按照书里的说法,红色性格的人热情、真诚,总是有层出不穷的新鲜想法,就像是活跃的蝴蝶。
姜丽娟第一时间给“大下姜”的青年人宣讲*的二十大精神。通讯员程海波摄
宣讲课
下姜村,凤林港溪边,大巴车来来往往。客人们看溪水穿村而过,看如虹的廊桥和白墙黑瓦的民房。他们尤其期待的,是听上一堂姜丽娟的宣讲课。
翻开姜丽娟的行程本,密密麻麻的。*的二十大回来,才两周,姜丽娟就进行了53场宣讲。
以前,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姜丽娟有点手足无措,半个小时就讲完了,慢慢地讲到40分钟、50分钟,现在讲上1个小时,还意犹未尽,完全驾轻就熟了。
姜丽娟说,大家到下姜来,就是想了解下姜,我义不容辞。下姜村最大的产业就是乡村旅游,这也是给老百姓和村集体增收呢。
每次宣讲,她会留出一段时间,跟听众做一些互动。
姜丽娟说,每年村里来这么多客人,都是我们的人脉资源呀。
这天,她带着浙江大学的同学和老师们在村里转了一圈,干脆把上课地点放在了村边,影片《我和我的家乡》的拍摄点。
三间*土黑瓦的平房,一个泥地小操场,一根挂着红旗的木旗杆,这是为拍摄电影还原的下姜村以前的小学场景。
一位女生问:“年轻人真的能在农村大有可为吗?”
姜丽娟淡定地说:“肯定可以呀。农村天地广阔,如果找到了适合自己创业的那片沃土,一定会大有所为。”
她补充道:“我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
回下姜
一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问,姜丽娟为什么会回下姜村?
那是年,她早已在杭州城区买了房,安了家。
她不仅回来,还投资万元,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精品民宿。为此,她和姐姐拿出各自的积蓄,又从银行贷款50余万元。
“小姑娘年纪轻轻,有魄力!”
大半年后,“栖舍”在姜丽娟家的四层小楼里开业:高脚凳、壁炉、咖啡吧,房间布置得质朴温馨。房价也从通常的不足百元,跳到了四五百元。
原来民宿可以这样开,让不少村民看了有些吃惊,安静的小村庄有了一丝躁动。
也难怪村民们,下姜村曾经是一个很贫困的地方,甚至有这么个民谣传下来:“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不嫁下姜郎。”
当年被选定为省委书记的联系点,恰恰因为这里的落后。光看交通吧,淳安本来就是杭州最偏远的县城了。从下姜到县里,又得翻山坐船,花上一整天。
她回忆说,小时候的下姜村,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房屋都是土坯房,露天牛棚猪圈散发着臭味。
“但我们真的是看着村子一点点变了模样。”姜丽娟说。作为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下姜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参观学习的客人越来越多。
他们发现,下姜其实很美,下姜的土特产别有风味,下姜的人很淳朴。
年,淳杨线开通。从杭州到下姜村,车程缩短到了3个多小时。姜丽娟说,如果没有这条路,我肯定下不了决心。
回来,既是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更是看好下姜村的未来。
事后想起来,这也挺顺理成章的。
年轻人
现在,下姜村有30多户人家开了民宿。不光村里人开,还有外地来租了房子开的。不光民宿,还有各种餐厅和商店。许多开店的是归来的年轻人。
最早的一批,都是看了姜丽娟的样儿回来的。
其中就有姜丽明和妻子,姜丽明是姜丽娟低两届的校友,现在经营着村里的4家民宿。在这之前他们同样在杭州城区打工,开始一年回村两次,渐渐地,回村次数增加了。
“每次回来找姜丽娟聊天都有启发,她的思维比我们快。”姜丽明开民宿没经验,设计方面姜丽娟提了不少建议,怎么打造亲子房,怎么安排餐厅。
姜丽明说:“我是很佩服她的,读书时成绩也一般吧,但她肚子有墨水,而且重情重义。我那时不太懂运营,她还把自家的客人介绍给我们。”
甚至周边的年轻人也来了。“狮城酒坊”紧挨着姜丽娟家的民宿,主人付芳龙夫妻租下了村里一幢余年历史的老房子,售卖的是他们自创品牌“下姜红”米酒。
也是在那几年里,姜丽娟入了*,进了村支委,还担任了副书记。“农村太需要年轻人了。”她说。一名90后大学生“村官”,为了留住他,姜丽娟连续请他吃了一个星期的夜宵。
这些年轻人正在用他们的方式,改变着村庄。
但姜丽娟的民宿一年收入超过30万元,做得好好的,她却顾不上了。
高票当选
年,村两委面临换届选举。
这次选举筹备了大半年。之前的村支书是由镇*委副书记临时兼任的。大家都在想,这回要选一个怎样的新书记呢?
有两位明显的候选人。一位是姜丽娟,另一位是原来的会计姜国炳。他们一起进村支委,一起担任副书记。一位年轻活泼,一位成熟稳重。
从县里领导到普通村民,面对这样的选择,都会有点纠结。
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清楚了。下姜村的定位正在逐渐明晰:下姜不仅仅是淳安的下姜,更是浙江的下姜,中国的下姜。下姜村需要走出去。从这个角度看,姜丽娟是更合适的人选。
“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委书记洪永鸿说,姜丽娟毕竟在外面工作过,眼界更开阔一点,对下姜村的未来,她的思路总和旁人不一样,新鲜得很。
倒是姜丽娟,对她来说,这份责任来得有些意外。她笑着说,他们那时候哄我的,真的是哄我,跟我讲最多当当副书记就好了。
她想,我返乡是来创业的,选择做民宿,工作比较自由也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当了书记,就很难有精力再去管理了。况且,她在杭州的设计公司里还有股份,在桐庐也开了另外的民宿。
当年枫树岭镇*委书记程*回忆,姜丽娟肯定感受到了下姜这个平台所给予的能量。那些年,作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到全国各地去交流,去讲乡村的故事,个人的荣誉也得了不少。她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姜丽娟松了口,就当一届吧。
年下半年,姜丽娟高票当选下姜村的第七任村支书。
姜丽娟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给老人过重阳节。通讯员程海波摄
独居老人
谈起刚上任后的感受,姜丽娟首先想起的,是一位独居老人。
老人原先住的房子是泥土砌的,年份久了阴冷潮湿,一到梅雨季还漏,早成了危房,老人家执拗,不肯搬。姜丽娟几次上门,好不容易说服他,村里出钱在旁边建了一座小砖房,高高兴兴搬了进去。
但老人仍不肯拆老房子,还习惯用柴火灶,总忙进忙出,万一出个意外就麻烦了。姜丽娟有空就走去找他聊天,后来听明白了,老人家担心老房子拆了,原来那块地基就没了。
“房子拆了后地基不动,浇上水泥让你有地方晒晒太阳,好不好?”姜丽娟说,旁边再建个小隔间安个柴火灶,这样不比现在舒服?
“你说了算数吗?你不能骗我。”老人家认真地问眼前的年轻书记。
所有的事情做完以后,这老人家就跟姜丽娟特别亲近。姜丽娟呢,每次经过都去看望他一下。
姜丽娟说,老人的性格是挺古怪的,但我是书记,不能不管。后来老人就听姜丽娟的话了,也不自己烧饭了,而是去隔壁老年食堂吃饭。老人心脏不好,脚浮肿,走不了路,姜丽娟每天请村两委干部给他买饭。
有一天,姜丽娟发现他摔倒了,医院。她帮老人在家里找证件,结果找到他藏着的一个红色尼龙袋,里面装着老人平时省出来的4万块钱。姜丽娟把这钱给了老人的外甥保管,请他来照顾。老人却不愿花看病的钱,医院跑出来,念叨着要把存款都给村里。
姜丽娟说,后来老人去世了,但隔了很长时间,她还会梦到这事。“人还是要以心换心,你真诚地对待别人,他们能够感受到。”
红脸白脸
下姜村的村支书,果然忙,也并不好当。
上任不久,姜丽娟把村里户农家走了个遍。她说,哪家的房子要改建,哪家的民宿经营得怎样,哪家的老人身体怎么样,心里总得有本账。
不过,百姓百姓百条心。当村干部,免不了要扮红脸白脸。
村里有条不成文的约定,集体土地空着时,村民可以种菜,但村里需要用了,会提前通知村民,以便大家清苗归还。去年,为了建设“共富集市”,村里要收回12亩集体土地,但有些村民迟迟不肯清苗。
涉及利益问题,并不好谈。态度强硬了,有些村民不买账。倒是姜丽娟,无论对方说什么,她都笑着耐心解释,气氛缓和了。
“这招挺有效,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力。”枫树岭镇*委副书记余星兼任了下姜村的“第一书记”。他说,这样的情况就得姜丽娟上。
下姜村在发展,免不了要做集体征地工作。姜丽娟说,那阵子,真是天天上门做功课,农村征地是一个特别重要也特别难做的事情。老百姓土地越来越少了,就更加在意这个东西。
有时候,光说好话人家还是不答应。怎么办?她就拎着自家的好酒,上门去劝,边喝边聊,都把自己喝趴下了,这才把道理讲透,把合同签掉。
有些村民不好“惹”,邻居间有时为了房前屋后的一点空地大动干戈。
我们到下姜村的当天,姜丽娟就为了两户村民的房屋矛盾,和副书记姜国炳赶去现场调解。“为了门前的一条小水沟。”她解释。
说了一上午,姜丽娟恼了。这回倒是她扮白脸,姜国炳扮红脸。
姜丽娟说,其实,白脸红脸都是为了老百姓好。而村子发展起来,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业态
下姜村名气大了,村民收入逐年增加,但村两委都很清楚,目前的收入主要依靠培训和旅游,还有些单薄。
下姜村未来如何走得更远?姜丽娟的思路很清晰:产业,还是产业。
这天,她和来下姜的浙江大学喻景权院士聊得正欢。喻院士的无土栽培技术不占用土地资源,蔬菜在水泥地上就能生长,而且是零碳排放。“下姜村土地资源紧张,如果这个项目能成功落地,将会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她给我们看照片时,语气有些兴奋。
附近的大峡谷探险基地也在酝酿中。明年春天就会开放,里面有水上活动和露营基地,这将大大拓展下姜村的旅游业态。
年,枫树岭镇18个村和周边大墅镇7个村抱团成立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大下姜”已布局农林、培训、旅游、文创四大产业。
农产品由大下姜乡村振兴公司统一以“大下姜”的品牌进行销售。“下姜红”“下姜甜”等形成了一个矩阵。
业务员
姜丽娟还拉上了村里的老支书们一起直播带货,卖土特产。
对此,姜丽娟并不陌生。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销售。
那时她在一家生产美学地板的公司上班。和普通地板比起来,这类地板更有艺术感,价格也会高一些。
“这就意味着不能按照普通的销售方式来,得动些脑筋让顾客愿意买单。”姜丽娟会给顾客讲地板背后的故事。故事讲得好,顾客自然会心动,姜丽娟的销售业绩一直不错。第二年,她就晋升为店长了。
疫情前两年,下姜村向周边民宿分流游客超2万人次;民宿单间房平均收入由每年元增加到1.5万元。各村镇共建的大下姜“共享水厂”,能满足4个乡镇28个行*村2.9万人口安全用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了现实。一万多亩山林的碳汇收益将为下姜村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年,下姜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有两个特别之处,一个是,它的利润50%归村集体,50%用于帮扶枫树岭镇18个村的低收入农户。另外一个特别是,目前,这家公司的业务员只有姜丽娟一人。
今年端午前,她跑了全县几十家单位,最终谈成60多万元业务。
“她身上有一股韧劲。”村里人这么评价姜丽娟。
下姜村。图片来源:新华社
承诺
下姜村最中心的位置,原先是村委大楼,现在成了老年乐享中心。
姜丽娟说,最受欢迎的要数一楼的食堂。我们去的这一天,中午的菜品是:红烧肉、爆辣椒、香菇豆腐、烧冬瓜,一荤三素。村里70岁至80岁的老人3元,80岁以上老人只需2元。
到了重阳,村里都要给村里老人发红包送礼物,也持续许多年了。
老人来拎东西时,笑得嘴角上扬。而这个时候,姜丽娟往往比谁都开心。
姜丽娟说,村民的话太淳朴了。他们说,每个月给我发老年金,有些儿子女儿都不一定每个月打钱。共产*真是比我的儿子女儿还要好嘞。
姜丽娟颇有豪气地讲,红包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多。村庄在发展在进步,我们需要让大家都体会到这种幸福感。对吧?
这份豪气是有底气的。
年,下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4.69万余元,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也超过了杭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
在下姜,我们留意到,*员家门口有一块牌子,叫*员亮家风晒承诺,承诺践行“四种人”、争当排头兵。把牌挂在门口,既是自我监督,也是让村里的老百姓一起来监督。
姜丽娟说,我们用*员承诺替代了传统的门神。
代表通道
当姜丽娟站在*的二十大开幕前的“*代表通道”上时,村民们清晰地感受到,这位年轻的小姜书记,也许真的可以带下姜村走得更远。
对姜丽娟个人来说,“*代表通道”的4分钟注定在她的人生标尺中闪闪发光。通道上的她,自信大方、意气风发。
“你们看那天的视频没?”姜丽娟认真地问我们,“其实还是有点紧张,中间还打了个小疙瘩。”她的语气中有些遗憾。
会议期间,姜丽娟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代表通道的亮相,她还接受了20多次采访。
“压力确实有些大。”她说。虽然下姜村的故事讲了无数遍,但这次的亮相,对下姜村有着特别的意义。
电视机这头,村民们看着直播,自豪的同时也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小姜书记!要是这么多摄像机对着我们,肯定啥都说不出来嘞!”
流量
*的二十大后,姜丽娟比之前更忙了。
上午8点半电视台采访拍摄,10点到下午4点是连续4堂宣讲课。讲课结束后马上和杭州来的农业专家见面,晚上7点多和县里的领导专家讨论未来发展产业投资。匆忙改完儿子的作业后稍稍松了一口气,晚上10点多还有一个视频会议。
这是姜丽娟最近某一天的安排。
为什么这么赶?她说,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想到一个数字,她在代表通道的视频,网络点击量达到2.3亿次。
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她有些震惊:“竟然有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