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读着毛泽东的这一首词,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重阳佳节,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是否需要对于重阳有着一些更多的了解呢?
这一本由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琳著作的“节日里的中国”系列之《重阳》就是让我们阅读并增长见识的最佳选择。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别从重阳的起源、历史演变过程以及节令风物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
那么重阳为什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呢?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又在怎样的故事和节日风俗呢?
重阳节的名字就是来自于九月九日这一天。在中国,九被认为是最大的阳数,而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逢,故称重阳。
关于重阳这一节日的起源,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从最早的战国时期到两汉时期诞生都有相关的论据,但又并不是确凿证据,所以争论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但在曹丕的文章中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重阳在汉末就已经流行。所以重阳节诞生的时间不晚于东汉是有着确凿证据的。
现在的重阳节被认为是老人节,那么在古代它有着怎样的寓意呢?这样的一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什么的呢?有着怎样的说法呢?在这本书中给出了四种相应的解释,求寿说、尝新说、避邪说和大火星祭仪说。那么重阳必然有着在历史中不断演变的过程。想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细致的阅读这本书了,来增加我们对于重阳节的认识。
那个古代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登高宴饮是必然存在的,现在我们依然保留着这一风俗,我们可以从大量的古诗词中看到古人在这一天活动留下来的记录。比如三国钟会的《菊花赋》就有句子“季秋初九,日数将并,置酒华堂,高会娱情”宴饮之句;李白也有“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的诗句,让我们可以看到古人过重阳的景象。
重阳还会吃重阳糕、会插茱萸、会赏菊,当然也包括亲友相聚。一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对于重阳节风俗最好的注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么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亲友聚、老人寿、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登高望远,欢乐悠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