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老年玩具店里,很多东西都是大号的。这里出售大号扑克牌、大号跳棋,一款阅读灯自带放大镜,就连店铺招牌上的字号,都比隔壁的招牌大了一倍。
在北京通州开了“老有所玩”玩具店后,41岁的店主宋德龙打开了一扇通往老年世界的门。附近的老人常来光顾,他们大多跟随子女定居北京。他忽然成了一位听众,有的顾客会拉着他聊天,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他记得常客的名字以及他们最近的烦心事。一位顾客总用店里的一个搪瓷杯喝水,久而久之,这杯子成了他的专属。
一位60多岁的顾客,结账输入金额时一直嘟囔。宋德龙一看,这位顾客把支付金额输成了“”,而那是她的支付密码。
宋德龙特意选在年10月25日试营业,那天是重阳节。第一位顾客是附近一位50多岁的居民,想给家里88岁的老人买一款玩起来“不费脑”的玩具。
几个月里,有老人坐1个多小时公交车来买小时候玩过的“滚铁环”,也有不少人来给长辈买玩具,一个年轻人到这里给95岁的爷爷选购生日礼物。但是,有的人只是习惯来到这里坐一坐。
59岁的曹海晨什么都不爱玩,就爱坐着,“这儿有人。”他解释。
开玩具店前,宋德龙从事广告销售业。除了卖玩具,他希望店铺成为“老人的星巴克”,一个像星巴克咖啡店那样具有标识性、老人主动聚集的公共空间。
市场
早在年,宋德龙就有开老年玩具店的想法。当时,他给电视台的老龄栏目找广告商,发现市场上的老年产品多是保健品、药品、生活用品,唯独缺少玩的东西。
年年末,宋德龙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比18.1%。他觉得“不能再等了”。
开店前,宋德龙咨询过不少人,“很多人看好这个事情”。他在网上搜索发现,外地开过老年玩具店,但玩具只有几十种,他愈发觉得有市场。
他在国内没有找到专门生产老年玩具的厂商,只能在网上搜索“中国古典益智玩具”“老人以前玩的玩具”等关键词,找适合的商品。他从多家生产商那里淘来多种玩具,将其分为“怀旧”“益智”“生活实用”等20多种,摆放了5个货架。
家住北京西五环附近的郑先生开了很久的车带着89岁的母亲来选购玩具。郑先生说,母亲在家待久了就烦躁,他想给母亲买些玩具打发时间。
为了找老人玩具,郑先生去过一家老年用品店,但那里只卖轮椅、拐杖等生活用品。另一家“老年生活馆”,只卖鞋帽、*金和护肤品。他还去过几家“养老驿站”咨询,得知是从儿童玩具店进的货。直到后来,他在网上搜到了宋德龙的店。
广东一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北京出差,看到新闻里提到这家玩具店,顺便来采购。他买了8种玩具,有考验记忆力的“记忆棋”“钓鱼棋”,也有要求多动脑子的“解钥匙”。
虽然常有人买玩具,但宋德龙粗略统计,开业以来日均销售20单,收入只够房租一半。国内对老年玩具认识不足,有路人以为这里是麻将馆或老年活动中心,进门就问怎么收费,还有人以为这里销售的是老年情趣用品。
“市场得培养。”为了推广店铺,他组织附近小区的老人来参加游戏比赛,并联系通州区社会工作者协办,最终70人参加,项目分投壶、室内高尔夫球两项,奖品是找生产商赞助的,有智能拐杖、痒痒挠、大号扑克牌。
日子
开店前,宋德龙就想好,不仅卖玩具,也供老人休闲。店里常备免费热水和茶叶,老人可以玩玩具,也可以下棋、打台球、打室内高尔夫球。怕老人摔倒,店里的地板砖是防滑的。常客里,有人接完放学的孙子,就会来玩会儿。有的闲着无聊,一天来三次。还有的专来打台球,玩一会再回家照看孙女。85岁的房树琴喜欢下跳棋,一下两三个小时。
她是吉林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佳木斯一家造纸厂工作。丈夫因病去世,她退休后,年来到北京,帮着照顾在哥哥家住着的父亲。后来,三女儿在北京定居,她也在这扎下了根。
她闲不住,以前,北京哪条地铁线开通,她都要去坐,看看途经哪些站。她还常去电视台当观众“凑热闹”,一周至少去一次,节目录制场地遍布北京,她坐着公交车跑遍了北京城,最远的在大兴,过去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她甚至从观众里交到了朋友,对方常送她蔬菜瓜果。这几年,她常跟女儿去国外玩,走了10个国家,手机里保存了在各大景点拍的照片。
但从前年开始,她发现自己腿脚越来越不灵光。以前听人家说“人老腿先老”,她不明白,现在她站一会儿就腿疼,走几步就累,她开始不敢一个人坐公交车,去电视台当观众的习惯也停了。
年,女儿女婿陪孩子去西班牙练足球,至今没回来。她一人住在平方米的房子里。孩子们出钱给她雇保姆,0多元一个月,她嫌贵,半个月就把保姆解雇了。
女儿又在网上找租户,想着跟她做个伴。租房的是个姑娘,每天一大早出门,深夜才到家,房树琴感慨“有个伴还看不见”。一年后,租客也搬走了。
多数时候她都闲得无聊。有一次,跟小区一个邻居聊天,听说对方有个20多岁的闺女没对象,她把30多岁的外孙从天津叫来,让俩年轻人见面,但之后就没了下文。她又去中山公园物色。前前后后,她给外孙介绍不下10个对象,都没成。
玩具店开业后,她成了常客。
曹海晨以前住在河北廊坊市香河县,是个电工,后来跟儿子住到了北京。但他总觉得北京不如香河好。香河的小区出了门就是农贸市场,而且清静,这边房子紧邻大路,车来车往到晚上也不消停。
他怀念香河:小区有老年活动中心,老人可以打麻将、下象棋、打乒乓球。居民常互相串门。每到节日,物业都组织活动,正月十五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一年还组织两次免费短途旅游,目的地包括密云水库、八达岭长城、白洋淀。
来了北京,曹海晨谁也不认识,也没地方可去。为了打发时间,他每天吃完早饭去京杭大运河边溜达一圈,走完要用四五个小时,走累了就看人钓鱼,“瞧一瞧热闹”。
曹海晨还怀念以前的农村生活,人们关系亲近,“你假说两口子都上班走了,这孩子肚子什么有病了,你甭操心,就(有人)医院给你瞧瞧,完了你回来再找孩子去,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到这地方,没有那种人情味儿。”他理想中的晚年生活是在山里一待,养几头牛,天一亮就去放牛,晚上再回来,“自在”。儿子带他出国旅游,他吃不惯外国菜,总觉得哪里都比不上老家。
他喜欢游泳,儿子花元给他买了健身卡,健身房就在楼下,他只去了两次,游泳池里男女老少一群人,他听着烦。健身房的跑步机他也不习惯,“怪没劲”。他宁愿去运河边溜达。
孩子
老人们喜欢跟宋德龙聊天。和儿女没法倾诉的心事,都在这里吐露了出来。曹海晨来北京是为了照顾孙子,但今年37岁的儿子一直不想要孩子。他劝过,儿子说养孩子太累。
曹海晨眼见说不动儿子,只能干着急,“老人都愿意有给‘看坟头’的。最起码你辈辈留个小子给‘看坟头’。”他在玩具店里说。
“人家来到北京,没人要那‘看坟头’的了。”58岁的王淑英接过话茬说。王淑英常带孙女来店里玩。她是河北沧州人,从孙女出生起就来了北京,转眼孙女快3岁了。
偶然看见这里开了一家玩具店,她每天吃完饭来逛一圈,有时玩会儿投壶、转手绢。人多时,就打扑克、下跳棋。
不少人家都雇了保姆,王淑英没让孩子雇保姆,自己一个人照顾孩子、做饭、打扫卫生,说起带孙女,她很自豪,“我小孙女长到两岁多没闹一点毛病”。
王淑英的心愿是再抱个孙子。在她的老家,受传统观念影响,生男孩的家庭在村里腰板挺得直,没有男孩“传宗接代”,“你就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儿媳单位的产假等福利很好,但儿媳不愿生,说操心一个孩子已经够累,养两个孩子精力不够。儿媳还说,以后孩子教育问题你们也管不了。她一听没话说了。
因为这事,她暗自纠结了一年多,“天天不开心”。
她有个女儿在保定,她劝女儿生了二孩。现在,女儿常跟她说带孩子累,一有情绪就冲她发牢骚,有一次哭了起来,说要“累死了”。
她不敢再劝儿媳要二孩——儿媳今后也有可能埋怨自己。
曹海晨降低了要求,甭管是孙子、孙女,他盼着儿子给生一个。以前不管是在外头当电工还是在家里,他都说一不二,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他不得不服老。
“儿子孝顺是孝顺,但是现在自己说了也不算,我说话‘占地方’。”他说。
曹海晨和儿子住同一栋楼,常一起吃饭。儿媳口味清淡,曹海晨吃不惯,喝粥总爱就咸菜吃,儿媳总念叨不健康。曹海晨买咸菜疙瘩,切一小碗,搁抽屉里,吃饭时偷偷夹点,或者等他们吃完自己再吃。他不愿因这事跟儿媳闹矛盾,怕因为自己影响小两口感情。
两代人住在一起总有摩擦。孙女5个多月大时,王淑英就用小勺刮苹果给孙女尝。儿媳觉得孩子还小,应该只吃奶。王淑英也不争,她有自己的办法——儿媳在家时,听儿媳的;儿媳不在,她就按自己的方法来。
时代
房树琴觉得一个人住,自在,只是跟前没人,很多地方不便。有一次,她操作家里的洗衣机没反应,想找外孙求助,没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