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曾经在五代和北宋时期,统治*河以北达年之久,契丹人作为渔猎民族,所谓靠山吃山,其日常的生产中也是以渔猎兼顾放牧为主,所以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看来,契丹人的生活应该是很原始和落后,至少在吃这一方面要落后和他同一个时代的其他王朝。所以现在的很多电视剧中在讲到契丹的时候,第一眼额固化现象是,他们在生活尚住的是的帐篷,吃的是牛羊,不会煮只能烤。
靠山吃山,草原特色
其实在唐朝之前,契丹还没有建立辽国,更多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生产条件原始,所以在饮食上更多是以吃饱为主。不过随着契丹和中原王朝的沟通不断加深,除了学习先进的冶铁技术之外,在生产和饮食上也是融汇贯融。饮食方式也开始多样化起来。
肉类是契丹人的主要食物,契丹人食用肉类主要分为两种,首先是自己家养的家畜,以草原上的牛羊为主,特别是羊已经成为了很多契丹家庭的标准肉食。当时契丹有两个品种的羊,一类是没有角的北羊,另一类则是鞑靼羊,这两种羊相对中原的山羊、体型大、产肉多。几乎每一户百姓家中都要有几十到上百只的羊。
牛肉的在契丹的饮食中也和对面北宋一样,属于高级货,一方面牛的饲养周期长,另一方面占领幽云十六州后,牛也被用于耕地生产。猪在宋代的时候才开始在中原被开发出各种吃法,上属于刚刚推广阶段,因而虽然契丹人也养猪,但因为掌握不了做法,在契丹人的食谱中不是很受欢迎。
所以家畜上,羊是契丹人的主要肉食。
除了自己家养的之外,契丹人也会到野外是逮野味,当时草原地区有大量的鹿,天生喜欢打猎的契丹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美食。而且契丹人在捕鹿上也是有自己的诀窍。他们会根据鹿喜欢吃咸的特点,假装鹿鸣,吸引鹿去喝水,然后群而攻之。除了地上跑的野味,也少不了天上飞的,大雁、野鸡和天鹅也是他们餐桌里的常见野味,而且为了的捕抓他们飞禽,他们会养一种叫“海东青”的鹰,这种鹰被广泛应用于捕猎,甚至在作战中,契丹*队也会用这种鹰取代鸽子进行通讯等。北方广袤的湖泊也是契丹人捕食鱼类的主要地方,甚至会有开渔节,他们在冬天的时候会选择在冰上的开凿出一个洞捕鱼,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东北地区。
契丹人吃肉的方法不是很多,在唐代之前主要烤,早期宰杀完牲畜之后有的会选择生吃,或者放火里面去烤,熟了以后会沾点盐巴来吃,做法单一味道极差,虽然随着的北宋的香料逐渐被普及到辽国,但也是仅仅供给给少量贵族,大量的贫民还是就着盐巴吃肉。到了建立辽国的时候虽然已经普遍推广熟食了,但是在一些传统节日有一些生食菜宴,比如重阳节契丹人要吃生兔肝。而且为了长期保存肉类,契丹人还会腌制过剩的肉类,如羊肉,他们会把其变成“羊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羊肉干)。
版图扩大,谷类成为主流
契丹人以肉食作为主食的传统到了北宋的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变得多样性起来,契丹人的主食也从肉类变成了谷物。
这个契机首先是来源于,在后晋“进贡”幽云十六州和占领渤海国之后,契丹人的版图已经到了华北平原和辽西走廊一带,而这一代草场虽然稀少,但土地肥力旺盛、加上水源充足,特别适合谷类作物生长,而且渤海国和原后晋百姓本身就是以谷物作为主食。因而因而开始慢慢推广。而且在辽国和北宋的战争中,经常打草谷的辽国*队的也会劫掠百姓,因而也会有大量的谷物。到了辽景宗的时候,为了解决粮食危机,他们在燕京周边除了种植小麦之外,还有大量的稻谷。除了自产之外,通过与北宋的各个榷场,他们还会迟到从北宋进口过来的粮食的(主要麦子)。
在吃法上,契丹人也被北宋各种带偏,以前契丹人也是吃过谷物的,不过因为去壳麻烦,而且制作工序复杂,因而很少进行推广,。但到了北宋时候,正好赶上面食文化的发展,馒头、包子、夹子和各式面条都进入普通百姓的食谱上,而契丹人也从双边的交流中,学会了北宋面食的烹调习惯。
雨田君说:
契丹人饮食习惯在唐代之前,还是和自己的老祖宗鲜卑人一样,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虽然看起来肉类丰富,但受制于自然条件所限,一旦发生旱灾和雪灾,就会南下开始劫掠中原。但到了辽国建立之后,随着疆域的南移,契丹人的饮食已经从单一的肉食变成了谷物,这样不仅让契丹的百姓不再过那种游牧的生活。反而因为生活习惯的变化,让他们跟更学习中原文化,加强了双方在文化上的融合。
参考文献
《辽代契丹人饮食考述》张国庆
《北宋中原汉族与塞北契丹镤的饮食文化交流》贺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