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是中原汉人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形成最早的发祥地和最大的中转站之一。石城客家的传统节令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文化内涵集尊祖敬宗、祀神求祥、庆贺祈福、崇尚礼仪、讲究卫生为一体。石城客家传统节令较多,每个节令都有独特的风俗礼仪。
一、石城客家传统的节令风俗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属石城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的凌晨必须择出吉时吉向开门,焚香、点烛、燃放岁爆,拜祝天地、祖祠、神庙。然后拜贺尊长、邻居,并互设酒菜、茶果为敬。
这天起床后大家都要穿上新衣、说吉利话,停止一切劳作,不挑水、扫地、洗衣服、笤饭。早餐吃素斋戒,每家都要上一碗芥菜,俗称“丰菜、禾石菜”,即用不切碎的芥菜于大年三十日晚煮熟,春节早餐时再加工成菜食用,以求得五谷丰登之意。
2、拜社公年:
正月初三必须向社公拜年。各家各户必须备好鸡、鸭、鱼肉、米酒到社公下上供,焚香、点烛、烧纸钱,以求社公保佑吉祥如意。
3、米谷神诞辰日:
正月初五是米谷神的生日,这一天不可以笤饭,并要祭祀米谷神,以祈求新年五谷丰登。
4、立春:
立春这天俗称“交春”,各家各户在“交春”时刻必须燃烛、放鞭爆。这一天视为全年最大的一天,凡出嫁了的女儿不可以在娘家食宿,否则会对娘家带来不吉利。
5、吃七种羹:
正月初七,各家用七种配料煮羹,吃过七种羹之后,各家各户可以开始做活计,俗称“吃了七种羹,各人做零星。”,以祝愿事事顺利之意。而正月初一至初六主要是以走访亲朋为主。
6、丁日:
正月十一为丁日,各家设香案、放鞭爆、迎“丁神”。头年“添丁”的家庭必须备筵请客,俗称吃“丁酒”,客人都必须携带鞭爆以示祝贺。
7、上元节: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名为元宵节,是新年娱乐告一段落之意。这天要焚香敬祖、全家聚餐。晚上卸焚“岁纸”,各种灯彩亦要焚毁,曰“谢灯”。
8、赛神:
俗称“菩萨出巡”或“过案”,多在正月中、上旬进行。抬着神的塑像,用铁铳开道后面鼓乐、旌旗凉伞、香炉等簇拥而行,最后跟随着若干台童男童女扮装的“故事”等。沿途各户均要燃香放爆,以示恭迎,祈求神灵保佑大吉大利、风调雨顺。
9、惊蛰日:
惊蛰这天各农家要爆禾包(用糯谷焖爆)、炒花生、豆子,煮“惊蛰茶”。传说这一天开始虫蛇出洞、蜂开眼,炒了惊蛰果,吃了惊蛰茶,可保佑人们平安无事,农作物的病虫害也会减少。
10、花朝日:
农历二月十五为“花朝日”,各家做花朝糍,焚香敬花神,可外出踏青、游春、采花。同时在这天结婚者较多。
11、清明节:
这天崇家祭,祖祠开春祭,各房族扫墓挽纸,祭奠先祖,并设清明宴,“俗称吃清明”。
12、春社: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这天要敬社神、做社糍、各家聚餐。这天开始,可以用牛耕地。
13、立夏:
立夏这天各家吃糖炒蛋、狗肉或其它补品,俗称补夏,以祝愿身体健康之意。
1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五月节。这天各家以蒲剑、艾虎挂在大门两旁,以葛藤、桃枝挂于门首,以驱病邪。房屋内外洒雄*酒以防蛇虫。这天还要吃糯米粽,设家宴,沿河还会进行赛龙舟。
15、食新:
农历六月第一个辛日,首次吃新米笤的饭,必备酒菜聚餐,以祝丰收之意。
16、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了,又称七月节。七月十四晚上必须于是祖神堂燃香烛、上供素果、烧纸钱,三更做饭黎明行蔬食供,送祖先外出购买儿孙。这天做印子糍,中午行牲仪供。当晚,外出人员必须赶回家中歇息,传先祖要清点儿孙数目。睡不掩扉、帐不垂帘,以方便祖宗送进买来的子孙。夜晚还必须于路口焚钱锭,救济过往神*。
18、尝芋:
农历八月初一各家尝新芋,宗祠开秋祭、扫墓。
19、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节。这天为全家团聚之日,吃月饼、瓜果,全家聚餐赏月。晚上有拜月光,请“月光姑姐”下凡问事等风俗。
20、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称豆荚节。这天有携伴登高之俗,儿童嬉放风筝,设家宴聚餐。亦有吃柚子、尝豆荚的风俗。
21、冬至日:
这天百无禁忌,可迁葬、修房、开禁山。
22、小年日: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为小年日,俗称入年假。这天打扫房舍、焚香敬神、挂门帘纸、外出者归家,并备酒菜聚餐。晚上各家焚香放爆,送灶神上天奏事。从这一晚到除夕那天,凡出嫁了的女儿不可以在娘家留宿。
23、除夕:
俗称大年日。这天各家搞卫生、装红灯、贴春联、敬神灵、祀灶君、换太岁、合家团圆,备酒菜聚餐。晚上,玩灯、喧鼓乐、放鞭爆、守岁、笤年饭,煮“禾石菜”、灶内留火种。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二、石城客家传统节令的文化内涵
石城客家传统节令及其风俗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形成与中原文化传统、当地土著的习俗、生存环境、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其每一个节令都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尊祖敬宗:
尊祖敬宗是客家精神的主要内容,客家人的根在中原,中原汉人是背着祖宗的牌位南迁的,他们对自己的祖先有着十分崇敬的意识,由于远离故土,他们的尊祖敬宗之情更强烈。为了借助一定的时机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石城客家人在春节、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原节、中秋节、冬至日、小年日、除夕等传统节日中都要进行尊祖敬宗的仪式。
如:除夕吃团圆饭前,首先必须到宗祠及家中厅堂祖宗神位前进行敬祖上供活动。备上三牲、酒、香烛、鞭爆纸钱,并行叩拜礼;春节择吉时吉向在祖祠中举行开门仪式,房族中的主要男丁都要在祠堂中集中,换上新衣服,焚香、点烛、燃爆,叩拜祖宗;中原节(七月半),将纸钱捆成包,书写阴下某祖先收,阳上某子孙后代寄。夜晚点烛、焚香、燃爆、烧纸钱包祭祀祖先;清明节,要带上煮熟的三牲、米酒到祖辈的坟前修整坟地、焚香、点烛、燃爆、烧纸钱、挂纸;冬至日到祖坟前除草培土。
在这些传统节令中开展尊祖敬宗活动,主要是表达后人对已逝死祖辈的崇敬思念之情,并祈祷祖辈们能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如意,事业兴旺之意。
2、祀神求祥:
中原汉人南迁之时,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异地他乡,依山傍水、建村立寨、刀耕火种、寻求生存之路。由于当时人口数量较少、文化科技水平也低、劳动工具落后、抵御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求助神灵保佑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
如:春节早上向灶君神拜年、早餐吃素斋戒、吃“禾石菜”;正月初三上供品、焚香、燃爆拜社公年;礼仪讲究、隆重肃穆的赛神(菩萨出巡),及各家各户焚香、燃爆、恭迎菩萨光临;惊蛰目举行仪式以求减少病虫害;花朝日焚香敬花神;春社敬社神;端午节挂桃枝,蒲、艾、洒雄*酒;中元节晚上烧纸钱;小年日送灶神上天奏事等;这些都是想借助神灵的作用,以求得保佑平安、健康、吉祥、丰收之意。
3、庆贺祈福:
石城客家传统节令中都有庆贺祈福的内容;如:春节庆贺农历新年的到来,立春庆贺春回大地;丁日庆贺添丁;上元节的闹元宵;农历六月食新;农历八月一日尝芋;中秋节合家团聚;重阳节尝豆荚;除夕夜全家吃团圆饭、守岁等。这些节令都含有庆贺祈福的文化内涵。
4、崇尚礼仪:
石城客家传统节令中,也充分体现了石城客家人崇尚礼仪、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如春节期间,客家人每家每户有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非常热情地招待拜年的客人。从正月初一到元宵期间,亲朋邻里之间相互串门拜年,即使是境较贫困的人家,也会尽其所能,热情招待串门的客人。同时串门拜年时会相互赠送糖果、水果、自制点心、对儿童互赠压岁钱等。而在平时,石城客家人则是节衣省食、勤俭治家,充分与展示了他们讲究礼尚往来、重视团结友爱、善良淳朴的道德品质。
5、讲究卫生:
讲究卫生、推崇自然、保持健康在石城客家传统节令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如花朝日到野外踏青观花;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要采回大量的草药如:菌陈、鱼醒草、六月雪、金银花、千里光……等,以备平时保健之用。同时在端午节这天,房前屋后洒雄*酒防蛇虫、在门上挂桃枝,菖蒲、艾叶等驱病邪;立夏吃补品;小年日彻底大扫卫生;大年日清洗炊具、用具等。这些卫生习性,对生活在山区的石城客家人起到了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石城客家人传统节令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虽然有一些封建落后的成份,但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对石城客家人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这些传统节令中的一些风俗,对社会生活有很大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尊循这些风俗,对培养石城客家人形成尊祖敬崇、善良淳朴、勤劳务实、团结互助、热情好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温涌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赣南师大客家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邮箱:wy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