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双十一、双十二等等各种各样的网购节日,还有外国传进来的平安夜、圣诞节等一些节日,年轻人更喜欢去过这种新奇,外来的节日。然而,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也变得越来越无人知晓,变得可有可无的元宵节和重阳节,只能无烟祭祀的清明节,还有很多正在慢慢变淡的节日。其实国内一直有四大传统节日的说法,下面小编来简单介绍下这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农历的新年,是农历一年中的开始,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春节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节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结合多个地区多种民族的习俗,演变到现在的一些比较固定的风俗习惯。春节一般持续的时间是大年0晚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大部分地区民族的春节习俗,从年前的办年货,农历十二月廿三到廿四日祭灶,然后扫尘,到年廿八到三十期间贴对联,除夕夜里的年夜饭,守岁,然后就是所以小孩子最喜欢的压岁钱了,游神、拜岁、庙会这些部分地区的习俗也还流传着,派利是,还有近几年被禁止的烧爆竹、燃放烟花,这也是近几年被人频频吐槽没有年味的原因之一。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行清节、踏青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人文与自然两大内涵,既是传统节日,也是自然节气点。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在很早以前只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农谚有植树造论,莫过清明一说,后来由于与寒食节的日子较为接近,就被合二为一了。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也就是在这一天不能使用烟火,只能吃一些冷的食物。清明节有着很多习俗,禁火、扫墓、踏青等等一些习俗。三月清明春回大地,也体现了清明的一种春和景明之象,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也能体现清明是个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端阳节、正阳节、重午节、五月节等等,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流传较为广泛的民俗性节日。在最开始,人们会在这一天热热闹闹的举办各种类型的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类型的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然后渐渐演变为现在的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酒、挂菖蒲、高草、艾叶、白芷等等的一些活动。其中,吃粽子和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为战国末期楚国人,在国破之际以身殉国,投汨罗江自尽。韩国在年向联合国申遗了“江陵端午祭”,虽然跟我国的端午节只有日期一样,其它节日内容有区别,但是,当韩国申遗成功后,我国就不能以端午节来申遗了,这无异于被偷走了该节日名字的灵*。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呼吁广大民众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你嗤之以鼻的东西,可能被别人视为珍宝。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民间有说法,过了中秋节就离过年不远了。中秋节有几个由来,一为古代祭月,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还有嫦娥奔月,这个我们最为熟悉,相传后羿射掉九颗太阳过后,得到上天赏赐的一颗成仙的药,把药给嫦娥保管后,嫦娥于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服下仙药飞升成仙前往月球。后来后羿思念嫦娥,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在园子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着嫦娥的归来,团圆。代代相传,就演变为节日了;还有一个是古代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的,农耕时期,农作物较为重要,所以在秋收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八月十五刚好是秋收的日子,也因此演变为中秋节了。中秋佳节,最为熟知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许多地方也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后记
不只是四大传统节日,那些比较小的节日,节气类的日子都应该为我们所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个节日都有其背后的文化,背后的故事。现在年轻一代被很多外国的节日所吸引,纷纷去凑热闹而忽略了中国本身的节日,有点本末倒置,还是要注重中国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