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九九重阳节来历和习俗知多少
TUhjnbcbe - 2023/9/26 19:42:00

提到重阳节,大家就会想起一首耳熟能详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没错,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也称为“重九”、“双阳”。在《易经》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以数术推算天地万物的变化,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而“九为老阳,阳极必变”,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为老阳之数,古人认为这一天天地万物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而敬拜山神则能使人免除灾害。因而最初的登高活动应该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

而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故又把这一天延伸出敬老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和传说

重阳节的风俗有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簪菊花、吃重阳糕、花糕等。因为“糕”与“高”谐音,古人坚信“百事皆高”,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寓意步步高升。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据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吴楚地区。一位姓朱的大夫用吴国进贡的特产吴萸给楚王治好了胃寒腹痛的旧疾,并且在几年后的楚国瘟疫中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楚人感念朱大夫的恩德,把吴萸改名为吴茱萸。茱萸叶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茱萸有微*,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由此而来。

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在江苏沛县,原为楚国地区,受楚风俗影响很深,在《西京杂记》中就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宠妾戚夫人的贴身侍女宫人贾佩兰的话:“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这里的菊花酒是在菊花初放时连叶一起采下来,和黍米捣在一起酿酒,到了第二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才吃。菊花有清肝明目等功效,古人认为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关于重阳节,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时期,汝河(今河南汝州境内北汝河)有个瘟魔经常出来为非作歹,附近的百姓深受其害,其中有个叫恒景的少年,父母被瘟疫夺走性命,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于是他病愈后出门访仙学艺,学到一身除妖降魔的本领。在农历九月初九的早晨把乡亲们领到一座高山上,让他们每个人佩戴茱萸叶,饮菊花酒。当瘟魔过来时闻到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不敢近前。恒景趁机手持降妖剑把瘟魔刺死。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佩茱萸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登高的形式可以是登高山,登高塔等,寓意“步步高升”“高寿”等。

除了佩戴茱萸,从唐代开始还有头戴菊花的习俗。到了清代,又有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的变俗,宋代则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宋人刘季孙就曾写诗询问苏东坡《寄苏内翰》: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重阳节的传承

重阳节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是在三国时代。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明代时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

到了现代,除了保持原有习俗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正式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习俗的沿袭和发扬,更多的是一种文明的传承。

感恩天地,感谢祖辈,知来处才能向未来。

我是玉弦歌儿,喜欢传统文化。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九重阳节来历和习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