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六大风俗:片糕贴额头、重阳酒发酵有讲究
古人认为九属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同属阳,故名重阳。自汉朝起,中国就有重九戴茱萸,登高饮酒之习,以效桓景避灾。
此日多酿酒,称重阳酒或菊花酒,故又称重阳为酒节。此时长沙地区的平均气温适合于发酵温度,故出酒率高,酒味浓烈。旧时的重阳酒发酵时间为一年,俗称“老窖”,为酒中上品。
旧俗是日多蒸重阳糕。清末《图画日报》“卖重阳糕”说:“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额上,祝曰愿儿百事俱高,凡三声。”画配诗云:
重阳须食重阳糕,片糕搭额愿儿百事高。
此风不自今日始,菊糕滋味殊堪饱老饕。
却怪当年刘梦得,不敢题糕心忒忒。
输与洋场才子老,面皮东抹西涂羞不识。
重阳登高之俗盛行,如长沙登天心阁、岳麓山等名胜眺望,以茱萸插头或挂在胸前,饮茱萸酒,赏菊赋诗为乐。茱萸是一种散发出浓香的中药,谓能驱风避邪。乡间也有就近登高采花之举。
民国以后,学生多于此日开展爬山活动。由于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与长寿联系在一起,故此节也被视为敬老的节日。
重阳前后如有风雨,为立秋后第一个寒流信号,俗称“重阳信”,可预卜冬季雨水调匀,谚谓“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于”。过了重阳,蚊蝇即蛰伏过冬,俗谓“九月九,蚊虫叮石头”。
(原载年陈先枢编著《长沙传统风俗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