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故宫博物院
明代永乐五年(公元年),朱棣下令修建北京皇宫,主要设计人有扬青、蒯福、蒯祥、蔡信、蒯义、蒯纲等;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伕多万名。永乐十八年(公元年)宫殿基本建成,紫禁城以南京宫殿为蓝本,在元朝大内的旧址上进行建造,所需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木料:明朝使用取自云、广、川、贵等地的楠木,清朝使用取自东北长白山的松木;砖料:城砖为山东临清等地烧制,殿内铺地的金砖由江南的苏州等五府承烧;石料: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花岗石来自曲阳县;琉璃瓦件:由和平门外海王村(今琉璃厂)的“西窑”承烧;宫殿墙壁所用颜色:红色颜料产于山东鲁山(加工在博山)、杏*色颜料产于河北宣化的烟筒山……
紫禁城里三大殿建成,朱棣迁都北京,可御殿不到百日,三大殿即被焚毁。朱棣害怕“违背天意”,不敢再建,权以奉天门为听*之所,这就是明、清两代皇帝“御门听*”的起因。正统四年(公元年),英宗朱祁镇下诏重建紫禁城,此后多次被焚,又多次重建,其中以清代乾隆时修建最多、耗资最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辛亥革命以前,故宫戒备森严,绝不允许庶民进入,名为紫禁城就有这个原因。年,故宫对外开放,但范围极小,票价极贵,游人寥寥。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举行开幕典礼,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帝王宫室,故宫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辛亥革命以后,故宫文物大量散失,尤其是年“九·一八”后,宫内箱文物被运往南方,后运往台湾。解放后,人民*府除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外,还清理出藏品多万件,其中国宝级的有商代青铜器“三羊尊”、唐代画家卢楞伽“六尊者像”、宋徽宗“听琴图”、元代“釉里红瓶”、明永乐“白釉僧帽壶”、清代金印和珠宝等等多件。此外还在社会上证集到文物21万多件,其中珍品有西周时的“虢季子白盘”、春秋时的“立鹤壶”、晋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卷”、五代时董源的“潇湘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荃的“珍禽图”等等,至今,故宫已接待观众几亿人次。
·故宫的房屋·
故宫的房屋究竟有多少间?
社会上普遍流传的说法是间半。为什么出现半间,而不凑个整数建成一万间呢?原来,传说天上玉帝所居的天宫共有房屋一万间,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也不能越天宫之制,超过天宫房屋的数量。可是皇帝又是“天之子”,与平民百姓自然不同,所居房屋亦不能太少,于是,只好造屋间半,比天宫仅少半间,半间指的是今文华殿后文渊阁西侧的楼梯间。
这种说法其实殊不足信,因为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自明水乐时初建到清末,变化极大,其间经历了明代的不断扩建、明末战火的毁坏,以及清代的修复和增建。如文渊阁就是乾隆年间为存贮“四库全书”而建造的。明制与清制不同,因此不可能有相同间数的房屋。此外,“半间”之说也没有根据,半间其实仍是一整间,只不过面积较小,仅有一个作为上下登楼用的楼梯。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
年,为弄清故宫的房屋究竟有多少间的问题,古建专家们对故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按照现在通行的标准,“四柱为间”,进行统计,其结果是:故宫共有房屋间。
·午门礼制·
中国皇帝向来有“九重天子”之称,于是在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前建有9道大门:永定门、正阳箭楼、正阳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乾清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它红墙*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宏丽。置身其下,不免有敬畏之感。
午门高35.6米,平面呈“凹”字形,中间辟三门,左右各有掖门,门上崇楼5座,正楼是9开间重檐虎殿顶,东西4座为重檐四角尖式方形亭楼,各以廊底相联,辅翼正楼,形如雁翅,气势巍峨,更显尊严。午门形制是沿引“以双阙表门”的说法而来,因此又称“午阙”或“五凤楼”。
按礼制,午门正楼设宝座,左右设钟鼓。皇帝在大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皇帝祭太庙出午门时击鼓、亲祭其他坛庙出午门时鸣钟。明朝每年正月十五日即灯节或称元宵节,午门悬灯饰以宴百官,皇帝要亲临观灯井与大臣作诗;另外,皇帝在立春日赐春饼、端午节赐凉糕、重阳节赐花糕,都要在午门进行;每年十月一日皇帝要在午门前颁发历书;战争凯旋,皇帝还要在午门举行受俘典礼。
出入午门也有严格的礼制规定:皇帝出入、皇后大婚入宫必走正中门、王公大臣走右面门、文武官员走左面门。金殿传胪时,状元出宫走正中门;而文武进士则按会试考中的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门前设两根红杖,亲王以下人员经过时,护*均不起立,有不报名而入者,举杖便打。进了午门是玉带形的内金水河,上有5座大理石石桥,这就是内金水桥。正中称“御路桥”,是皇帝走的;其左右称“王公桥”,是宗室亲王们走的;最外为“品级桥”,是三品以上文武大臣走的,皆不能越制。
俗语有云:“推出午门斩首”,其实,禁城之内从不斩人。明朝斩人于西市,清朝则在莱市口。但明朝大臣如触怒皇帝被批“逆鳞”者,均要受“廷杖”,就是棍击屁股,行刑地点在午门御路东例。最初此刑只是象征性的责打,但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如正德十四年(公元年),群臣上谏,阻止皇帝朱厚照到江南选美女,结果多人受廷杖,有11人当场被打死。
·故宫三大殿·
故宫“太和殴”、“中和殿”、“保和殿”,俗称三大殿,是北京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也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就是人们俗称的“金銮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内共有72根楠木柱,重檐四阿庑殿顶,彩画双尤合玺大点金,是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形式。大殿通高37.44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物。太和殿内有6根蟠龙金漆柱,中设楠木金漆雕龙宝座。民国袁世凯曾将宝座搬走,换上西式高背大椅,年宝座才回归原位。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象驼宝瓶,内盛五谷,象征太平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万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殿顶正中为穹隆圆顶,称藻井,镇压火灾之意,井内巨龙蟠卧,口衔宝珠,叫轩辕镜,相传是中国远古时*帝所造,以示自己是正统皇帝。镜下正对宝座。但现在并不是这样,据说袁世凯害怕大圆球掉下将他砸死,故将宝座后移。
太和殿是皇帝登基之地,明、清两代有24位皇帝在此宣读即位诏书。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及册立皇后、派将出征、金殿传肿时,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百官朝贺。年末代皇帝溥仪在太和殿登基时年仅3岁,其父载洋将他抱扶在宝座上。大典进行时,热闹庄严的场面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载沣随口劝道:“不要哭,一会儿就完了。”事后,人人都说此话不吉。说也巧,溥仪只做了三年皇帝,清朝就灭亡了。年,民国*府在太和殿举行过一次文官考试,礼节隆重,俨然皇帝殿试。国文题目“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论”,官员们被弄得晕头转向。
太和殿露台上东设日暑,象征授时;西设嘉量,是全国标准量器。殿前有广场,占地3万多平方米,是宫内最大的广场。中间是用巨石铺就的御道,左右是磨砖对缝的海墁地砖,东西各有余块仪仗墩石。御道两旁放置铜制品级山,每行自正、从一品至正、从九品共18级,东西各两行,文东武西。举行典礼时,大臣根据身份跪于品级山旁。
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后,汗广各5问,每面均长24.15米,是一座单檐四角攒尖鎏金主顶的方形殿字。皇帝在举行大典之前先到中和殿暂坐,受官员行礼后再去太和殴。每逢坛庙祭祀,皇帝要在中和殿读祭文。二月去先农坛演耕的前一天,要在这里验看种子、农具和祝文。清代每修玉牒(家谱),皇帝都要在此举行视看仪式。中和殿内陈列两座八人抬肩舆,每逢太和殿大典,皇帝都要乘肩舆从乾清门至中和殿。肩舆共分4种:礼舆、步舆、轻步舆和便舆,便舆又分暖舆和凉舆,皇帝平日出入均乘便舆。
保和殿在中和殿之后,广9间,深5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明代册立皇后、太子时,大臣上表,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在这里宴请*及蒙古王公大臣。公主下嫁时皇帝亦在此宴请三品以上大员,定例宴席70桌、全羊63只、酒20瓶。保和殿后有一块巨大的雕石,以整块艾叶青石雕成,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多吨,产自北京西南房山县。
三大殿是故宫前部的中心,后面东西横向的广场是朝廷与内廷的分界地带。
·三宫六院·
故宫三大殿后为内廷,是帝后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内廷门户众多,但以中轴线上象征“天地乾坤”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两侧配以象征日月的日精门和月华门、象征十二星辰的东西六宫,以及象征众星的数组建筑,成为众星捧月之势,即人们俗称的“三宫六院”。
内廷正门为乾清门,清朝皇帝有时在此听*,称“御门听*”。康熙听*最勤,曾在这里决定平定三藩之乱、收夏台湾、抵御沙俄侵略等重大国事。乾清门之东为上书房,是清代皇子皇孙读书之处。乾清门之西为南书房,清代著名的“康熙除鳌拜”事件就发生在这里。乾清门内是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生活的场所,有暖阁9间,每间设床3张,共27张。皇帝可随意入寝,目的是防止被人暗害。明朝著名的“王寅宫变”和三大奇案中的“红九案”、“移宫案”都发生在这里。嘉靖二十一年(公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卯时,宫女杨金英等10多人想将嘉靖勒死,可是慌乱中未将绳结系为死扣,谋杀失败。杨金英等人被凌迟处死。嘉靖皇帝从此搬到西苑万寿宫居住,20多年后才重回乾清宫。到了清代,雍正皇帝移居西宫养心殿,乾清宫便成了举行内廷典礼、引见官员的地方。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和万寿等节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内朝礼和赐皇族家宴。光绪年间,皇帝曾在此接见过英、法、美、日、俄、奥、葡等国使节。此外,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
交泰殿在乾清宫之北,每年冬至、元旦、中秋节,皇后在此接受皇贵妃、贵妃、妃嫔、公主、福晋、命妇的祝贺,行六肃、三跪、三叩礼,而后再由皇子行礼。每年三月皇后去先蚕坛行亲蚕仪式前,都要在这里阅视亲蚕工具。殿内存玉玺25块,用宝玺时需由内阁请示皇帝,准后方可使用。殿内东侧陈设“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是清乾隆年间制造的大自鸣钟。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代按满族风俗予以重建,格局依照沈阳清故宫清宁宫的样式。明代设有秋千,清明时节妃嫔们游戏于此。坤宁宫原为明、清两朝皇后的寝官,后雍正迁居后,皇后也由坤宁宫迁往体顺堂,改建后的坤宁宫西间是祭神之地,每天有郊祭、夕祭,又有春秋大祭,每年杀猪0多口。殿内长桌为宰牲所用,大锅为煮肉所设,西边的布偶人和画像为所祭之神,壁上布袋为“子孙袋”,其它如铜铃、布慢之类,为祭祀时萨满歌舞所用。宫前右侧神竿为祖宗竿子,祭天时悬肉于天竿上,竿下跳神。大祭时,皇帝、皇后及王公大臣都要参加,并吃祭肉,名为分福。坤宁宫东暖阁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阁内设有尤凤喜床。按婚制,皇帝婚后只能在喜床上住两夜,第三天皇帝回养心殿,皇后随居体顺堂。皇帝大婚耗资巨大,如年同治大婚就耗银1万两。
出坤宁门,就是面积10多平方米的御花园。它以主体建筑钦安殿为中心,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分布着10余座亭台楼阁、曲他水榭,其间点缀着苍松翠柏、奇花异石,成为一座宫廷式的花园。钦安殿是中轴线上唯一的宗教建筑,内供玄武大帝。殿内有青龙缸一口,传说是宋代岳飞与其母所乘以避洪水之缸。殿前有连理树,已有多年历史,是纯真爱情的象征。御花园东北有堆秀山,每年9月9日重阳节,皇帝都要携带后妃登山,眺望宫内外景色。
出御花园贞顺门就是紫禁城的后门神武门,对面景山,是紫禁城的天然屏障,它与紫禁城前面的金水河遥相呼应,构成中国建筑前面有水、后面有山的传统格局。
乾清门西面为内右门,进去是养心殿和西六宫。乾清宫东面为内左门,进去是斋宫和东六宫。这些建筑大部分都是清朝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及日常生活的地方。清朝规定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其他贵人、常在、答应等无定额,她们分居在东西六宫之内。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尸七十二嫔妃”、“粉黛三千”的后宫院。养心殿之“养心”二字,是借用孟子“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一语,中设主座,是皇帝召见大臣之地。西暖阁最西一间名“三希堂”,因藏王羲之《块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绚《伯远帖》而得名。东暖阁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垂帘听*”之处。咸丰十一年(公元年),慈禧发动“辛酉*变”,自称“圣母皇太后”,与皇后钮钻禄氏慈安宣布垂帘听*,并改称年号为“同治”,意为两太后共同治理国家。垂帘听*时,小皇帝坐在前面的宝座上,两太后坐在后面宝座上,两座中间挂一纱帘,太后在帘后决定一切,小皇帝实为傀儡。垂帘听*历同治、光绪两朝,达48年之久。养心殿后东边5间为体顺堂,是皇后住养心殿时的寝宫,西边5间叫燕喜堂,是妃嫔陪伴皇帝的临时住所。养心殿南院是御膳房,皇帝要进膳时,御前大监高呼“传膳”,待膳者忙将御膳传到养心殿东暖阁。
西六宫是永寿宫、诩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其中,明阉魏忠贤曾在永寿宫蹴鞠(踢球)。慈禧住储秀宫时,在殿前体和殿用膳,每餐主食50多种,菜mO多种,用肉公斤,鸡鸭10Q余只,由人伺候。储秀宫也是末代皇帝溥仪之“皇后”婉容的居处。
斋宫为清雍正年间所建,大祀时在这里致斋。原来戒斋需去天坛斋宫,雍正改在宫内斋宿,称“内斋”。东六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其中,景仁宫为光绪帝的珍妃寝宫。珍妃团支持光绪新*被打入冷宫,年慈禧外逃时,命太监将她推入贞顺门内的一口井内,时年25岁。这口井后来被命名为“珍妃井”。
·正大光明匾·
走进乾清宫,迎面就会看见一块大大的匾,上书“正大光明”四个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匾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背后是清代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
在我国,历代王朝确定皇位的继承者,大都采用公开建储的方式,也就是顶先公开册立太子,以备承嗣皇位。继承皇位的太子必须是皇帝的长子。皇帝如无子,可兄终弟继。从殷周到明、清,历朝基本上沿袭这一制度。到了清朝,由于皇子极多,为争夺帝位,皇子们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常常到你死我活的境地。例如康熙皇帝有35个儿子,为立储的事曾两次废立皇太子,弊病多,矛盾大。雍正皇帝继位后,吸取了前代立储的经验教训,创造了秘密立储的办法,就是:将选定的继承人姓名秘密抄写两份,一份带在皇帝身边、一份藏于立储匣内,置于正大光明匾后,任何人不得擅自取下开看。一旦皇帝驾崩或者退位,王公大臣们才能将秘匣从匾后取下,当众开启,宣布“御书”所指定的王位继承人。历史上,乾隆、嘉庆、道光、咸丰4帝,都是秘密被立储而继承王位的。
封建社会,皇帝是统治集团中大臣们最大的靠山,但谁能继承皇位,事先大臣们并不知晓,那么在*治斗争中究竟依靠谁、打击谁,就不好确定。于是朝廷百官总有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一看见正大光明匾,这种感觉更加突出。久而久之,北京也就开始流传一句俗语:“正大光明匾——无依无靠”。
·外东路与外西路·
紫禁城的东侧,有一组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俗称外东路,是清代乾隆皇帝下令修建的。原来,乾隆25岁即位时曾经说过:如果自己能坐位60年,就将皇位“内禅”给嘉庆,并另修宫殿居住。他不愿自己在位的年限超过祖父康熙在位的61年。乾隆三十七年(公元年),宫殿动工,这就是现在的外东路。果不其然,乾隆坐了60年皇位,于是传位*庆,但作为太上皇,他并没有放弃*权,也并未到外东宫来居住。
外东路的主要建筑包括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畅音阁、景福宫、乾隆花园等等。其中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现在开辟为珍宝馆,展出清宫的各种奇珍异宝。如乾隆为存放其生母头发而制的金发塔,高4.6尺、底2.2尺见方,共用*金两;大禹治水玉山子,高厘米、宽96厘米、重达5吨,从运输到制作花费了近20年时间,稀世珍宝象牙席,长厘米、宽厘米,制作时需精选象牙,经特别处理后做成厚0.、厘米、宽0.3厘米的牙条,再用匀称的牙条编织成有图案的凉席,耗费惊人。畅音阁内有一座高20.71米的三层大戏台,有活动的天花板和地板,台底有水井和水池,可演*怪戏,上下有机关,能引真永上台。慈禧每年都在此传戏。外东路最有名的还是乾隆花园。乾隆4次下江南,饱览了江南的名园佳景之后,回北京修造此园。园内亭台楼阁富丽精巧、曲径回廊玲珑剔透、古树奇花争妍、湖石假山斗奇、彩画雕刻精美、布局格调清雅,既具官廷气派,又融汇了江南庭院特色,别有一番趣味。
外西路在西六宫之西,是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等居住的地方。主要建筑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官、英华殿、西花园、雨花阁、慈宁花园等等。其中西花园曾为清宫收藏珍宝最多的地方,究竟有多少珍宝,没有人清楚,只知道年6月26日这里失火,清廷公布了一篇缩小了若干倍的帐目,烧毁金佛尊,字画件,古玩件,古书数万册。火后之垃圾由城内一家金店以50万元的价格买下来,从中拣出多两熔化的金块。余下的灰烬装成若干麻袋分送内务府的大小官员,有人从中提制出两座直径约一尺的*金“坛城”,垃圾清理完,溥仪将这里改成了网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