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何古代没有儿童节却有四个节日,儿童的趣
TUhjnbcbe - 2023/10/10 17:27:00
六一儿童节,如期而至。它是20世纪40年代由,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发起的一项以保护未成年儿童为宗旨的国际性节日,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六一儿童节一经提出,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迅速被各国家和地区所引进。华夏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一直没有专门设立儿童节,但不乏有一些比较倾向于儿童的节日,比如上巳节、端午节等等。专为女孩设置的“上巳节”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中首个巳日。何谓“巳日”,古人的历法与现在不同,他们采取天干地支相搭配的方式,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基础,前边配上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由此形成60天一轮的农历法,上巳节便是三月的某个巳日。天干地支版本的“上巳节”一直延续到汉朝,才以律令的形式固定每年三月三为上巳节,虽然节日的时间点有多变更,但节日的形式一直未变。时值春暖花开,众人不约而同来到河边梳洗沐浴,希望借助春天的气息给自己带来一年的好运。孔子曾将上巳节记入《论语》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上巳节更多是为女孩子设立,女孩童三五成群来到水边沐浴,古人认为这样可以令她们身体健康,将来嫁作人妇能够多子多女。由此,上巳节又有“女儿节”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巳节很快被清明节代替。因为上巳节是三月初三,清明节大致是三月中旬左右,两者间隔时间很短,上巳节也便并入清明节一起过。清明节的很多传统活动一直保留至今,比如放风筝、碰鸡蛋等等。清朝孔尚任有首诗说“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描绘的是清明节期间儿童放风筝的场景,只是诗中的儿童实在够狂,胆敢向天公索要五丈春风。若是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一定对清明节碰鸡蛋感触颇深。大早起来,满大街都是兜里揣着鸡蛋的孩童,遇到一起便要碰一碰谁更硬。虽然碰鸡蛋的游戏逐渐地退出生活,回想起来也算是童年的一份美好回忆。上巳节应该算是众多传统节日里,最富有儿童气息的节日,又赶上春天的大好时光,无疑是最早最具有活泼力的儿童节。鲜花繁盛的端午儿童节很多人以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而来,实则不是。端午节的原意为“端五节”,五是指五*之意。相传这天五*气盛,人要小心躲避。最好是给孩童缝制香囊佩戴以此达到吉祥的目的。或是再将孩童的手脚腕缠上五彩线,以此寓意福寿。完整的端午节应该是从五月初一开始,着手给孩童颈戴端午索,头戴艾草叶,身揣五*符,再经过一番精心细致的梳洗打扮,以此保证全年安康。较上巳节而言,端午节的花样更加丰富,各种活动、玩具、游戏等等都体现着孩童的特色。宋朝的儿童节欢乐最多宋朝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社会富饶,百姓富足。大众的生活水平也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加上宋朝的文风盛行,在众多人文士大夫的诗词书画中,儿童成为文艺创作的焦点。宋朝头号专注儿童诗歌创作的大诗人陆游,他笔下的儿童颇显生动。“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花插满头”,这两句诗中体现出“菊花”,基本上可以验证是重阳节所作,因为古代没有专门的儿童节,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大型节日都有儿童的参与。陆游借重阳节出游,偶遇欢天喜地过重阳的儿童,微醉的陆游,欢笑的儿童,还有满头的*花,一副儿童沉浸节日欢乐地场景跃然纸上。同为两宋时期的大画家苏汉臣有幅名画叫作《秋庭婴戏图》,画中描绘着儿童于庭院中拾枣的一幕。枣成熟于秋天,此画无疑是以中秋节为背景,描述节日里儿童的趣事。两个儿童用枣与树枝制作一个简易的天平,相互嬉戏娱乐,显得非常天真烂漫。后来到清朝,此画落入才子乾隆皇帝之手,为了体现自己的才情,乾隆于画上题诗一首“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栩,寓意原存相让风”。虽然乾隆皇帝赋予此画以“*发垂髫,怡然自得”的家风,事实上原作者苏汉臣没有乾隆皇帝如此心机颇深,他只想原汁原味地表述中秋节日里,儿童真实淳朴的欢乐。文章到此基本接近尾声,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读史君想起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希望少年儿童不负卓如先生的厚望所托,奋发图强成长成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古代没有儿童节却有四个节日,儿童的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