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15 16:43:00
导语: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回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重阳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众人皆知。尤其是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得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下面就说说九月九日这天,为啥古人要登高?要赏菊?要饮酒?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所以不得不选择远离家乡,与亲人们分离。但是人在异乡难免会有一种孤寂之感,尤其是佳节到来之时,这种情感会愈发更浓。这便是中华文化的深层积淀,即重视血缘家庭和团圆的价值。从这个层面来说,传统节日承载着我们的价值诉求和人文诉求等。因此,我们有必要穿越历史,回到古人的生活世界里,一窥他们是如何过重阳节的?重阳节来历重阳节,即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插菊花、茱萸的风俗,故又有“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不同称谓。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据《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此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古人之所以会举行这些活动,我们不能片面地将其看作是一种迷信,实则是古人追寻自己“生存价值”的问题。是故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此外“九九”又和“久久”谐音,即长长久久之意,蕴含了人们非常美好生活的诉求,所以民间也常在该日举行一些祭祖与敬老活动。所以我国在年立法明文规定: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重阳节习俗之一登高望远关于重阳节,我认为最重要的习俗当属“登高”。虽然王维诗说得清楚,但是《礼记·祭法》说得更明白,有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早期人类对于超自然、超人格力量那是一种绝对崇拜。正是大山提供了茂密的森林、和各种野兽野果才让他们得以生活,后有高山上的雷电击中树木引起自然大火,才让人们知道了炙烤熟食更美味。所以他们崇拜山神,祭祀山神一点也不意外,这可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另外,古代道家还总结了天地日月运行规律。而重阳日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变成了一种风俗。试想金秋九月,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不但可以令人心旷神怡,还能提精气神。难怪每到九九重阳日,古代太平时代的晚辈们争相搀扶年老的长辈们去登山秋游,既可以交流感情,又可以锻炼身体,确实是有道理的。此外,还有登高“辞青”之说。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所以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恰恰相对应,不可为不妙。难怪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说:“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重阳节习俗之二赏菊,饮菊花酒关于重阳节赏菊花的风俗,历来备受推崇,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说起赏菊,就不得不提那个田园诗人陶渊明了。菊花爱陶渊明,陶渊明更爱菊花,他俩可是乡村的好伙伴,可谓惺惺相惜。如果不曾相遇,菊花可能会默默无闻一辈子,可是命运硬是把他们撮合在了一起。话说陶渊明为了能延年益寿,在辞官归隐乡间后,便在院子里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菊花,以便能随时欣赏采用,制作菊花酒等。他朝朝暮暮与菊花相对,难免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怀,加上那泉涌的文思,怎能不为她吟上两句?于是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菊花名篇。久而久之,菊花成了陶渊明的象征,陶渊明也就成了菊花的代言人,花与人合为一体了。关于赏菊,陶公可谓起了个好头。给后代文人,特别是失意文人找到了退路。种菊花,赏菊花,饮菊花酒,然后作诗作词,成了文人最喜欢的事情。比如崔国辅的《九日》——“江边枫落菊花*,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还有王绩的《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忽见*花吐,方知素节回。……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自从菊花与陶渊明合二为一,“陶菊”、“东篱菊”就成了他们的代称,而南朝刘宋人范泰的一首重阳诗,偶然将篱菊与重阳节联系在了一起,一语惊醒后来人:原来这两种有着特定内涵的文化的意象就这样强强联合了。重阳节习俗之三插茱萸古代人流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所以王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得到了完美的印证。古人认为茱萸可以入药,和菊花功效差不多,也可制酒养生祛病。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故而佩戴茱萸就是为了辟邪、逢凶化吉,这和端午节的佩菖蒲、喝雄*酒有着相似的蕴意。而插茱萸然后登山的行为恰好与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相呼应。如此一来,人们不但用天然药物茱萸调整了体魄健康,还适应了自然气候的变化,可谓古人养生的聪明之举。此外,重阳节古人们还放纸鸢。一说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而说是为了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会随之飘向远方。具体不得而知,但是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就看你内心深处放的是啥了。结语:文章至此,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穿越了。迷糊中仿佛看到了过重阳节的古人们,他们早早喝了菊花酒,然后全家插上茱萸,携老带幼外出登高望远。瞧,有的在放纸鸢,有的在祈祷,有的在吟诗,有的在作画,有的在唱曲……;听,“菊花*,*种强;菊花香,*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思,他们其乐融融,诗情画意,好不自在,哪有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明明就是秋日胜春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