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似乎从诗经中得了真传,这三首重阳诗更鹤
TUhjnbcbe - 2023/10/26 18:03:00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近日,笔者阅读写重阳佳节的古诗词,发现一个有趣的秘密:有三首诗歌都运用了同一种方法来写重阳。并且都是唐诗!这种方法你似乎很难用现有的修辞进行解构。有点像叠词,但又不是。似乎像诗歌的复唱,但运用的又不是整句,而是同一句中的两个词。如果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感觉借用字母更形象些——AB+AC式,似叠非叠,似重非重!有重复的意味,但这重复中又有变化。这样的写法,似乎更适合用来写重阳佳节吧。我们再来看重阳节的日期——农历的九月九日。这“九月九日”它就是“AB+AC”的格式呀!为何古人将这日称为“重阳节”?不因为是这一天有两个“9”么?古人认为: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中,1、3、5、7、9为阳;0、2、4、6、8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9”为阳数之中最大(个位数)者,更加一年中两个最高的阳数遇在一起,这是更加吉祥的日子呢,所以称之为“重阳”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重阳佳节回忆自己在“山东”与众兄弟遍插茱萸登到高处的情景。一股思乡之情在诗行之间漫漶着。尤其开头两句的直接抒情。一开头就直奔主旨:在异乡的游子,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故乡的亲人。抒情中带着哲理,因此成为了思乡之名句。更妙的是第一句中的那两个词:“异乡”“异客”。重阳佳节,单是一个“异乡”就让人唏嘘了。还要加一个“异客”,更加让人想到诗人与他乡的环境还未十分地融合,这或许有语言、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吧。这“异乡”“异客”与标题中的“九月九日”,还有后面的“倍思亲”俩俩呼应,让整首诗严整地“规范”在重阳与思乡的框架内呢。据说这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下笔就成为格言似的名句,意蕴一气呵成,真是不凡!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的这首《蜀中九日》写的是自己重阳佳节在异乡登高眺望家乡,在异乡的宴席上喝酒送客的情景。作者已经因为客居南方重阳佳节不能回家团聚而愁苦了,偏偏又看见鸿雁从家乡北地飞来!这真是愁上加愁,苦上加苦呀!一个“九月九日”,一个“他席他乡”再加上后两句描绘的思念和鸿雁北来的意绪,让整首诗氤氲着一重又一重思乡的愁苦!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的这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写的是自己重阳节登高朝着家乡的方向远眺,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情犹如眼前聚集的阵阵烟尘。在他乡举起金菊花酿制的美酒,一起为不能回家而伤心感慨啊!诗中的“九月九日”“归心归望”“共酌”“同悲”都有对家乡想了又想望了又望的重复感慨!纵观这三首写重阳节的唐诗,因其诗中都用了“AB+AC”式的词语,让诗歌中对家乡的思念,不能回乡的愁苦和悲伤感慨似乎都有了“叠加”的韵味,也暗合“九月九日”重阳之意。但诗歌读来仿佛又无重复之感,是在是妙!这一方法,大概是诗人们从《诗经》中那么多看似重复实则又有变化的诗句中化用而来的吧?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似乎从诗经中得了真传,这三首重阳诗更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