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29 0:25:00
唐玄宗最后悔的一件事,莫过于没有听取张九龄的建议,及时除掉安禄山。等到安史之乱后,他仓皇入蜀时,才想起这位名相的金玉良言,已追悔莫及。其实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有一个人比唐玄宗更想念张九龄,他就是杜甫。公元年11月,李林甫因病离世,杜甫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想尽办法接近杨国忠,可仍然没有结果。公元年三月三日,杨氏兄妹到曲江春游,其作威作福的丑态被杜甫一五一十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有名的《丽人行》。写完这首诗,杜甫很清楚,自己再难求得官职了,他好不容易盼走了李林甫,却又等来了杨国忠,为什么再也没有张九龄这样的名相了呢?这一年重阳节,杜甫写了这首《九日曲江》,表达了对开元名相张九龄的思念。这首诗写得非常含蓄,几乎很难看到张九龄的影子,不信您来读一读。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季秋时欲半,九日意兼悲。江水清源曲,荆门此路疑。晚来高兴尽,摇荡菊花期。诗人到底是如何思念张九龄的呢?我们一起来读。残荷1、诗人看到荷花残败,很伤感。首联,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缀席,点缀宴席;菡萏,指荷花。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宴席上,有美好的茱萸花来点缀;浮舟曲江,却看到了已经衰败的荷花。这两句介绍了诗人重阳节的活动:先和朋友喝酒吃饭,然后坐船游曲江。看起来生活很惬意,诗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这两句都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茱萸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之情。菡萏衰,烘托出诗人的伤感之情。除了烘托之外,这两句还含有反衬的手法。诗人的心情本来很愉悦,按正常来说,他是不太容易伤感的,但是诗人看到残败的荷花,却突然就产生了伤感,这说明诗人的伤感之情胜过愉悦之情,更突出诗人的伤感之深。那么,诗人为什么会伤感呢?我们继续读颔联。曲江2、诗人伤感的原因。颔联,季秋时欲半,九日意兼悲。季秋,指暮秋,也就是农历九月。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季秋快过了一半,重阳节这一天,我的心情还兼有悲伤。这两句是承接首联,继续写伤感,那么诗人到底为何而伤感呢?因为他看到了残败的荷花,突然想起现在已经是季秋,而且快过了一半。这就奇怪了,重阳节每年都在九月九日,这又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呢?因为“季秋时欲半”,其实是在比喻诗人的年龄。如果您读过文章,您应该记得杜甫即将四十岁时,用“暮景斜”来比喻自己即将步入晚年。而写这首《九日曲江》时,诗人已经四十二岁,也就是说他步入晚年后又过了两年,而季秋正是万物衰败的时节,与人的晚年很相似。可见,诗人是在为自己已经年老而伤感。九月九日重阳节,本来是美好的节日,诗人既有与朋友聚会的喜悦,又有悲叹年老的伤感,这两种感情同时存在,所以他用了“兼”字。但诗人只是在悲叹自己年老么?当然不是,如果只是悲叹年老,这立意也未免太浅了些,颈联和颔联还隐藏了更深的感情。曲江3、诗人看到曲江清澈,又充满希望。颈联,江水清源曲,荆门此路疑。荆门,指荆门山,在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内,唐朝时属于荆州。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曲江水的源头清澈曲折;让人以为这条水路通向荆门山。这两句读起来莫名其妙!您看,诗人明明在长安的曲江游玩,怎么就突然想到了荆门山呢?学者们给出的解释是:荆州龙山上有孟嘉落帽台,地址在荆门山以东,杜甫重阳节在曲江游玩,心情舒畅,与当年在龙山聚会的孟嘉很相似。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可信,理由有两点:(1)诗人是坐船游玩,而孟嘉当年是在山上游玩,没有相似点;(2)“孟嘉落帽”的典故,主要是为了形容宾客才思敏捷,洒脱有风度,而杜甫这首诗完全看不出来这一点。这两句话的关键在于:“曲江”与“荆门山”到底有什么关联?它们之间的关联,就是张九龄。理由有两点:(1)张九龄曾被贬荆州,而荆门山就在荆州,文人经常用“荆门”来借指“荆州”,如王维写给张九龄的诗,“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2)张九龄出生在韶州曲江,著有《曲江集》,后人称它为“张曲江”。您看,诗人为什么要写“曲江水的源头清澈”?这其实是比喻张九龄当宰相时,朝廷风气清明。诗人看到曲江水,就想起了张九龄;看到水源清澈,就想起了当时风气清明的朝廷。而这个“疑”字,让诗人误以为能重新看到开元盛世,自己虽然年老,但心中仍然充满了希望。但这个希望真的能实现么?我们继续读尾联。菊花4、希望狠狠地破灭。尾联,晚来高兴尽,摇荡菊花期。高兴,指高昂的兴致;菊花期,指农历九月,也就是暮秋。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傍晚时分,高昂的兴致已经散尽;只能在暮秋时分,随波在水中摇荡。颈联给了希望,尾联当然要狠狠地掐灭这个希望,这样才能突出诗人心中的痛苦之情。那么,如何掐灭希望才能显得更狠呢?诗人想到了两个办法。(1)先把希望抬高。诗人用“高”来形容自己的兴致,就是为了抬高自己重新看到开元盛世的希望。(2)不仅让希望跌落,而且还落井下石。“尽”字,表明希望破灭,只能继续在长安随波飘荡,但这跌落得还不够狠,诗人还补了一块石头,就是“菊花期”。不仅现在诗人看不到开元盛世,更要命的是,诗人正处于人生的“暮秋”,以后恐怕也没机会看到了。您看,“摇荡菊花期”这一句,巧妙地把前四句“老去悲秋的伤感”借过来做了铺垫,更加深了诗人的痛苦之情。此外,这首诗更妙在颔联,诗人通过巧妙比喻,非常含蓄地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思念以及对开元盛世的渴望,而尾联再让希望狠狠地破灭,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样就让诗人的感情变得非常浓烈。这就是诗人巧妙的构思。我们再回到杜甫身上:他既看不到自己求官的希望,也看不到唐王朝重回开元盛世的希望,那么杜甫能怎么办呢?与其他文人一样,看不到希望,自然就想归隐,所以杜甫在公元年并没有继续干谒权贵,而是选择和朋友游玩。这一年他与好友郑虔同游何将*山林,写下了十首山水田园诗,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从明天开始挑选几首来读。如果您对今天的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欢迎留言。#杜甫#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