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逢佳节43重阳节竟是老人节独在异乡
TUhjnbcbe - 2023/12/31 19:50:00

早上起来,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发现屏幕之上,显示出了“重阳”字样。“重阳”的右下方,有五根曲线线条,组合起来云状的图案,像个“节”字。屏幕的下方,金*的菊花熠熠(yì)生辉。乍一看,还以为是向日葵。屏幕的背景,有一些透着时光味道的痕迹,给人一种沧桑之感。

原来是重阳节了。如果不是手机提示,我根本想不到,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与日期同时闪现于脑海的,是王维那首耳熟能详的七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想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手机、相机、视频,也没有便捷的交通,“出门三里地,就是他乡人。”一个人异乡做客,本来就已经够孤单了。佳节来到的时候,会更加“凄凄惨惨戚戚”。

现在什么设备都有了,联系也很方便。在大都市漂泊,似乎也已习惯成自然。可每当中秋节等节日到来的时候,即使打了电话,还是觉得心中,总是少了些什么。也许一个电话,根本替代不了心中的那种情结。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苍凉的乡愁,也许只有回到故乡,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吧!

现在的很多节日,都变味了,变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了,甚至被渐渐淡忘了。稍有文化的人,都会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重阳节的来源与意义,更不清楚它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又称晒秋节、登高节、重九节等。“晒秋”、“登高”、“重九”,我们都很好理解,可“重阳”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易经》中,“九”代表阳数,“六”代表阴数。而九月九日这天,日月之数都是九,所以日月都为阳,二九又相重,所以称为重阳。

早在战国的时候,重阳节就有了雏形。到了魏晋时代,重阳节日的气氛,越发的浓郁。东晋大文豪陶渊明,既“爱重九之名”,又爱菊与酒。在《饮酒》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自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重阳赏菊、饮酒,从此渐渐流行开来。

从唐代开始,重阳节被定为了正式节日。除了赏菊、饮菊花酒之外,还有登高、吃重阳糕、插茱萸(为了辟邪)等活动,还有祭祖的习俗。到了宋、明、清等朝代,重阳节一直长盛不衰。也许为显示“九五之尊”的威严,或彰显与民同乐之情,不少皇帝也在这天登高,以求江山永固。

近代以来,重阳节的意向,有了一定的改变。年,重阳节被定为了老人节。九九之数,寓意着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回到重阳。另二首有关重阳的词,名气也是超级大,一首是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帘卷西风,人比*花瘦。

另一首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对于周围的人或本人来说,对重阳节的感觉,已相当淡薄。写下上述文字,也算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逢佳节43重阳节竟是老人节独在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