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由来
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重阳”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别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重阳”的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则被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登高”: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到近代,九月初九也被人们赋予了敬老节的新的含义。因为“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字,同时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等的寓意。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诗人们眼中的重阳
从古至今,关于重阳节的古诗都有很多,其中最让大家熟悉和喜爱的大概就是王维的这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它与王维后来的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对比,显得十分朴素,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朴素,这种朴实无华,使得这首诗更加地真情流露,更加地打动人心,这也是它流传千古的一个原因。
《网师园唐诗笺》曾评:至情流露,岂是寻常流连光景者?《批点唐音》也评:真意所发,切实故难。
而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之外,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也是脍炙人口的一首好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帘卷西风,人比*花瘦。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婚后,通过描述她重阳节独自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出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李清照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传说中,李清照曾将此词寄给赵明诚,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清谭莹在《古今词辩》点评为:“绿肥红瘦语嫣然,人比*花更可怜。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
除了这两位诗词人之外,还有一些诗人词人笔下也有一些关于重阳的名句。
像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的两句:“满园花菊郁金*,中有孤丛色似霜。”丘浚《咏菊》的:“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的:“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都是吟咏重阳佳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