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民俗活动
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
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在这“多事之秋”,重阳节保健养生方面要注意什么呢?
饮食清淡,注意防燥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
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番薯、玉米、青菜、柿子、黑木耳、银耳、百合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
注意保暖,适时添衣
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秋冬过渡时节,不仅出门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随时预防感冒着凉。如,可用冷水洗脸以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勤晒被褥让紫外线杀菌;多喝热水促进新陈代谢;多吃御寒食物以生热。
早睡早起,适当午睡
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午睡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
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减少洗澡次数
秋天来了后,其洗澡的次数,可以减少了。相对来讲,因为其气温没有那么高,而且流汗,也没有那么多了,所以,不必要洗那么多次的澡。还有,在秋天的时候,如果你洗澡过多的话,则会因为其洗澡把身体表面上的一层油脂给清除掉,从而会破坏你的皮肤的油水平衡的。
在秋天洗澡的时候,如果你选择的碱性过大的话,则会让你的皮肤的酸碱平衡被破坏,其破坏后,会在秋天的干燥天气下,出现皮肤感染的现象的。
热水泡脚,胜似补药
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
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泡脚时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秋瓜坏肚,少吃“寒凉类”水果
俗话说“秋瓜坏肚”,这个时候节气凉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损胃阳。食用水果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比如寒凉类水果有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
温热类水果有枣、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
甘平类水果有梅、李、山楂、苹果等。
体质虚弱、面色苍白、体寒怕冷的人,应该选择温热性的水果。
合理运动,调养肺气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脏器功能,增强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但运动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着凉。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运动应顺应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