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自古就是以中原文明为主多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化共同体,今天主要谈谈汉文化体系的传统节日……
一月初一:春节古代称为元旦节(元诞),清末民初引进西方的历法,为了区别洋历(阳历)故将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当时民国政府提出方案有春节、夏节、秋节、冬节(正月初一为春节,夏至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把这四个定位最重要的节日)四个节日,最后袁世凯只通过春节的提议。
一月十五:元宵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青龙抬头)五行学说东方青龙升腾,万物复苏(取自五行),故名龙抬头。
三月初三:上巳日,据说是黄帝的诞辰之日。也就是中国的圣诞节。是古人出门踏青的日子,也是妙龄男女在野外相会,表达爱意的好时机。
四月:清明节扫墓祭祖……清明节前两天还有个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是宋朝时代的节日情况,宋朝时期寒食清明放假10天,寒食节春秋时期出现,应该比清明节出现要早。),为纪念介子推当天忌烟火,吃寒食,故名寒食。
五月初五:端午节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纪念屈原,其实这个时期主要是春夏之交,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此时戾气十足,古代医疗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孩子夭折率极高,成年人易染痢疾。非常可怕,故采艾叶以祛戾气。
六月六:晒伏节(晒服节)六月六,一年中阳光最灿烂的时期,宗教团体晒宗教衣服,其实目的是为了避免虫蛀。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教的翻经节。
七月初七: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是地狱官员赦免罪恶之日。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指超度亡灵之日,世俗称为鬼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喜庆丰收
九月初九:重阳节九是最大的阳数,两个九故名重阳,敬老节……
十月初一:寒衣节马上进入冬季,给逝去的亲人送避寒的棉衣,故名寒衣。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喝腊八粥,粥是五谷精华物质养胃,同时提供更多的热量抵御寒冬。腊月八、腊疙瘩(疙瘩指不规则的固态物质),马上进入天气最寒冷时间,人们会把冰块收藏储存在深山洞里,等来年夏天炎热之时解暑。
十二月三十:除夕夜辞旧迎新。
总结:一月有两个重要节日,元旦和元宵,故一月除了叫正月,还可以叫元月,元指开始的意思。正月过年,二月万物复苏,三月谈恋爱,四月扫墓,五月辟邪,六月晒衣服,七月超度亡魂,八月庆祝丰收,九月敬老,十月送寒,十二月储藏物资。从节日就能看出中国古人有多么孝顺,纪念逝去者就有寒食、清明、寒衣、中元节,孝敬长辈就有重阳。如今寒食,寒衣,中元等节日大家都非常陌生了,甚至有些节日只能在古籍中看到。圣诞节,光棍节,愚人节成为潮流。有些守旧国人非常不满,其实所有节日都是为人们服务的,丰富生活、增添快乐、抚慰心灵、精神层面获得满足,所以不管是中元节也好,光棍节也罢,活出自己的风采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