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七月十五中元节了,中元节又叫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它和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农历七月十五原是小秋,这时候农作物大量成熟收获,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时至今日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上坟扫墓、祭拜祖先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祖先的尊敬。
七月十五中元节,各地饮食风俗有哪些?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吃鸭
“压”的同音是“鸭”,中元节这天吃鸭子有驱邪之意。另外,还有一种传说是去世的亲人要回来探望,在过奈何桥的时候可能会没有船,所以要送鸭子给他们,让他们能过成功渡河。
推荐做法:啤酒鸭
1.鸭腿两个洗净后斩成小块,大葱半根切成段,生姜一小块切成姜片,放入八角、花椒、红干椒、桂皮、香叶,青椒一个切成滚刀块,红椒半个切成三角块,用来配色。
2.起锅烧水,加入少许料酒去腥,凉水下入鸭肉,用勺子翻动几下,水开后撇去浮沫,焯水2分钟左右,捞出控水。
3.另起锅添入半勺食用油,倒入鸭肉翻炒,把鸭肉里面的水分炒干,控油备用。锅中再次添入食用油,放入葱姜和大料爆香,加入红油豆瓣酱化开,倒入鸭肉继续翻炒,倒入一罐啤酒,再添入适量清水,以漫住鸭肉为宜。
4.加入食盐、白糖、生抽、老抽各适量调味,搅拌化开,加入少量火锅底料,中小火炖煮20分钟。20分钟后,拣出葱姜和大料,避免影响口感,放入蒜子一小把,大火收汤汁,加入少许味精,倒入青红辣椒,炒至青红辣椒断生,即可关火起锅装盘。
吃扁食
在江苏境内的东乡县,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是不同的,外形上更像馄饨,皮更加晶莹剔透。
推荐做法:芹菜馅饺子
1.准备打好的猪肉馅1斤左右,大葱半根切成斜片,生姜一小块切成姜片,一小撮花椒温水浸泡5分钟。洗净的芹菜一把切成碎粒,放入盆中。
2.加入一勺食盐,用筷子拌匀,放在一边把芹菜腌制10分钟,杀出里面的水分。5分钟过后,把泡好的葱姜和花椒水分多次加入肉馅里面,用筷子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把肉馅打上劲。
3.加入胡椒粉、生抽、酱油、鸡精、蚝油、葱油各适量,打入一个鸡蛋,用筷子搅拌均匀,最后加入芝麻香油,搅拌均匀。
4.10分钟过后,把芹菜里面的水分挤干,倒入肉馅里面,用筷子拌匀,肉和菜的比例1:1为宜,最后加入少许食盐,食盐加的太早会使肉馅出水,搅拌均匀肉馅就调好了。
吃包子
江西人在中元节会选择吃包子来辟邪,传说在从前中元节有一法师作法赐福,向台下撒包子和水果等食物,一多年求子不得的女子抢到了包子,第二年便喜得贵子。
因此鬼节吃包子也就有了早生贵子的寓意,后来又衍生出小孩子吃包子有“保平安、免受惊吓”的寓意。
推荐做法:薄皮素包子
1.一碗面粉加入温水,边加水边搅拌,再揉成偏软一点的面团,盖上锅盖醒面20分钟,一把干粉丝温水泡软。碗中打入3个鸡蛋,加入少许食盐入底味,用筷子搅匀打散。
2.炒锅中添入食用油,油热后倒入鸡蛋液,用筷子搅成鸡蛋碎备用。韭菜切去根部,切成韭菜碎,放入盆中,加入少许食用油拌匀,避免韭菜出水过多。
3.把煎好的鸡蛋剁碎,和韭菜放在一个盆中。胡萝卜半根用工具擦成细丝,再把萝卜丝切碎一点,粉丝泡软以后切碎,和韭菜鸡蛋放在一起。面醒好以后,在案板上撒一些干面粉,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面剂子,逐个按扁。
4.开始调馅料:加入鸡精,食盐,芝麻香油,蚝油,胡椒粉各适量,用筷子拌匀。把面剂子擀成薄一些的面皮,用左手托住面皮,再把馅料放在面皮中间,用右手连续捏合,做成包子的形状。
5.在篦子上面刷上一层植物油,避免包子粘连,水开后上锅蒸包子,大火蒸8分钟即可出锅。
毛豆
在南方,大家还有中元节吃毛豆的习惯,祭祖完煮上一盘毛豆,跟很久没见的亲朋边吃边聊,轻松愉快、充满生活气息。
推荐做法:五香毛豆
1.毛豆二斤去掉根部,然后准备配料:小葱、生姜、香叶、红干椒、桂皮、花椒、八角,少量即可。
2.锅中添入清水,水开后下入毛豆焯一下水,去除毛豆里面的草酸,焯水3分钟左右,即可捞出控水。
3.炒锅烧热,放入大料和两大勺食盐,小火翻炒避免炒糊,炒出大料的香味。
把盐炒至微微发黄的时候,加入适量的开水,下入毛豆,加入半勺碱面,加开水可以减少烹饪时间,加碱面可以防止毛豆发黑。
4.放入小葱和姜片,中火继续煮10分钟。时间到了捞出毛豆,凉水浸泡片刻降温,即可装盘食用。
中元节作为传统的祭祖大节,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追思和对自然的敬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各地风俗各异,但都指向中元节,文化繁荣和而不同,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第一名厨编辑: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