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重阳节临近新老年人引领消费新趋势
TUhjnbcbe - 2024/5/13 18:06:00

牡丹江日报记者王雅萍

“节俭”一直是中国老年人的一大特征,从采买食材到置办衣物,从寻医问药到远近出行,老年人往往精打细算,在节约上下足功夫。老年人也热衷于储蓄,即使收入不错,也倾向于把钱存起来或购买安全性高的国债等。

近日,记者走访中了解到,随着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陆续退休、步入老年,老年群体储蓄、消费的特征悄然改变,收入不错、舍得花钱、追求品质,一批“新老年人”引领老年消费新趋势。

消费方式变化“新老年人”成为网络达人

与人们固有印象中的老年人不同,“新老年人”对网络的接受度高、对电子类产品使用熟练,继而深刻地影响其消费方式。

家住西安区的刘阿姨刚退休两年。但刘阿姨很少出门上菜场、去超市买菜。“附近的菜市场,早晚时间人多,有点拥挤;去超市,买多了又拎得累,我都是网上下单。”刘阿姨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食品群、线上软件等。“你看,只要点开这个图标,蔬菜、粮油、水果、饮料、日用百货,应有尽有,都是品牌超市的商品。价格可能比菜市场高一点,但东西干净卫生、包装整洁。选好要买的商品类别和数量,当天,附近的超市就会派出工作人员送货到家。”

刘阿姨使用一款普通智能手机,而不是通常意义上字体和按键大、但功能相对较少的老年手机。“人老了,眼睛花是正常现象。但我戴上老花镜后完全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而且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可以自己调大字号。”刘阿姨介绍到这里有些自豪。

使用移动终端和支付软件消费、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消费,曾经是年轻人的“专利”,而今“新老年人”对其同样轻车熟路。许多老年人选择线上平台购买食物和日用品,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既轻松便捷,又让老人们省去麻烦。

消费偏好变化“新老年人”追求生活品质

“我从来不觉得我是老年人。”家住光华小区的孙大爷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位大型国企的退休工人。当“驴友”、驾驶摩托车、玩单反相机……孙大爷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孙大爷的书柜里,摆满了“长枪短炮”,有三脚架,有广角镜头,甚至还有专门用于摄影的无人机。孙大爷的积蓄和退休金比较充裕,他说自己的绝大多数支出花在了这些“玩具”上。

他们身体还比较好,这个年龄段被许多老年人称为“第二童年”。同时,这些老年人经济上有一定积蓄,时间上能避开法定节假日高峰期出游,也激发了其旅游热情。孙大爷表示,独生女远嫁后,他就和老伴在海南省买下一套距海岸线仅有数公里的商品房。这是他退休后最大的单笔支出。“老家冬天太冷,我心脑血管都不好,冬天待不住。”他在东北的老朋友们,一到冬天到海南来,“买得起房就买,买不起就租。”近年来,城市老人到农村体验田园生活、农村老人进城享受城市生活、北方老人到南方越冬、南方老人到北方避暑,已成为一些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养水平的新型生活方式。

提起老年人的文娱活动,有人会想到跳广场舞。有调查显示,60岁出头的老年人比年龄更大一些的老年人更愿意学习那些学费高昂、学习难度大、习得周期长的技能,如运动、书法、绘画、乐器、瑜伽、外语等,并愿意为此付费。在部分直播平台的页面,还有“新老年人”当上“主播”,引来大量“点赞”和“打赏”,一些老年人视频直播平台也应运而生。

让“新老年人”花钱舒心又放心

“新老年人”为何呈现出与以往老年人有明显反差的消费特征?

专家指出,这部分老年人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求学就业多数赶上了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积蓄,文化程度较高,并已经养成了比较现代化的消费习惯。同时,这些“新老年人”有闲也相对有钱,而且普遍子女较少,基本完成了买房、子女教育的大块支出,愿意消费、敢于消费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如何对接新的消费需求,让“新老年人”花钱舒心又放心?

专家表示,老年人总体维权意识较弱,随着年龄增长,判断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都有所下降,一些不法商家常趁机向老年人兜售假冒伪劣商品。对此,一方面老年人应注重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大力规范、净化市场,加强监管,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和市场欺诈。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养老产业和涉老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和不法现象,让消费市场中的老年人花钱花得放心。

专家还建议,养老产业和其他涉老产业应更加细分,针对“新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力争精准服务,发展老年娱乐、老年旅游、老年体育、老年教育培训等新业态,创新老年康养模式,让他们花钱更开心、顺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阳节临近新老年人引领消费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