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0《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一、导入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天监牢。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黄州的心路历程的第一阶段痛苦孤独里写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感受他独特的情怀。
二、目标
1、复习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三、原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四、注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
卜算子:词牌名。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
漏断:指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孤单的鸿雁。
省:知晓。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五、词意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
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六、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赏析:
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先写夜景幽寒,为幽人、孤鸿的出场营造氛围。接着写幽人孤鸿往来。冷落凄静的夜晚,惟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
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心怀幽恨,却无人能懂;寒林千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失群孤鸿与失志幽人互喻叠映,意脉贯通。
总评:
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这首小词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万物销声匿迹,只有“孤鸿”隐约掠过。这“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他心灵的投影。词的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这首词托物写怀,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七、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里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抒发了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八、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什么作用?
参考:
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参考:
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
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
(3)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参考:
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
(4)自选角度给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一段赏析文字。
参考:
示例一:诗句描写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栖息,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表现它的孤独寂寞。
示例二: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寄寓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5)“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简要分析。
参考:
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又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选求宿处,表达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个性。
(6)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请结合全词,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
本词托物寓怀,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8)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全词从形象塑造、心境传达两个方面是做赏析。
参考:
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词人以孤鸿自比,托物写怀,塑造了一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幽人形象。诗词上阕写景,渲染出寂寞清冷的境界,传达出词人幽居凄凉的心境;下阙以象征手法,传达出词人清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孤独心境。
(9)作者借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和人生志趣?
参考:
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
(10)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11)词中有很多意象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
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联系背景,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是人烟稀少,荒凉清冷的环境。
九、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十、板书设计
苏轼(-),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_____________”。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_____________”之一。
北宋子瞻东坡居士三苏唐宋八大家
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疏桐:
(2)漏断:
(3)幽人:
(4)缥缈:
(5)孤鸿:
(6)省:
(7)沙洲:
(1)枝叶稀疏的梧桐。
(2)指深夜。
(3)幽居之人。
(4)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5)孤单的鸿雁。
(6)知晓。
(7)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缺月挂疏桐缥缈孤鸿影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疏桐”“缥缈”“孤鸿”“栖”“洲”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大词人苏轼初到黄州,定居定慧院中,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2、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3、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疏桐”“缥缈”“孤鸿”“栖”“洲”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山东初二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①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考查诗句的作用。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大意。“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凄清的境界。
②“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
考查作者通过典型的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由此,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二)(·江苏初三月考)诗歌鉴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冷。
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③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2.请简析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氛围?
词的上阕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悲凉)的氛围。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作者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由此可见,写出来寓居环境的孤寂。
3.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
根据注释内容,了解作身世与写作背景,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以“寒枝”沙洲冷”来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所以本句运用了象征。根据“寒”“寂寞”两词来分析表述的效果。
(三)(·黑龙江双鸭山一中初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4.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疏桐孤鸿凄清孤寂
本题考查对意象的提取及渲染的气氛。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可从“缺月挂疏桐”提取“疏桐”,从“缥缈孤鸿影”提取“孤鸿”。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凄清冷寂的气氛。
5.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下片表面描写的意象是孤鸿,实则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不肯栖”、“沙洲冷”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寂寞”一词点题。
(四)(·贵州初二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6.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疏桐孤鸿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缺月挂疏桐”、“缥缈孤鸿影”等句子可知,上阙描写了缺月、疏桐、孤鸿等景物。
7.苏轼以“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既惊恐孤独,又不愿随波逐流的感情。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上阙中的“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根据以上内容作答。
(五)(·山东初二期末)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通过描绘缺月、疏桐、漏断等景物,渲染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寂寞清冷的世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通过描绘缺月、疏桐、漏断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下片“幽人”、“孤鸿”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9.作者借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和人生志趣?
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
考出对词中意象的理解。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用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六)(·四川初二期末)诗歌鉴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简要概括上阙、下阙的主要内容。
上阙:描写深夜院中所见之景。下阙:人鸿合一(虚实结合),托物写怀,表现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意近即可)
词一般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翻译: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月”“漏断”点明时间,是夜晚;“黄州定慧院寓居”点明地点是院里。故上阕描绘了深夜院中所见之景。下阕翻译: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2)自选角度给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一段赏析文字。
示例一:诗句描写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栖息,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表现它的孤独寂寞。
示例二: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寄寓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明确赏析角度:内容角度;修辞角度;描写角度;词语效果角度;哲理角度等。赏析过程:角度;结合内容分析句子;感情。示范一:(内容角度)“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示范二:(修辞角度)自比于孤鸿,与孤鸿惺惺相惜,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不栖就,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七)(·山东初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中押韵的字分别是。
卜算子静、影、省、冷
考查对词相关知识的理解。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卜算子”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押韵一般在偶数句,韵母一般相同或相近,“静”“影”“省”“泠”。
12.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阅读诗歌,要仔细阅读每一句内容,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描写的对象,并能够概括画面的主要特征。本题“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组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1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简要分析。
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又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选求宿处,表达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个性。(意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此句是讲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不肯随便栖息于寒枝,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八)(·山东初二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全词从形象塑造、心境传达两个方面是做赏析。
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词人以孤鸿自比,托物写怀,塑造了一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幽人形象。诗词上阕写景,渲染出寂寞清冷的境界,传达出词人幽居凄凉的心境;下阙以象征手法,传达出词人清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孤独心境。
本题考查对诗人形象和心境的理解。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的乐观旷达使他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诗词上阕写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渲染出一种孤高出世的境界。“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幽人”与“孤鸿”,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自比,托物寓怀,点出一位寂寞孤独、心怀幽恨的“幽人”形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正是作者傲岸不群、蔑视流俗的幽人形象的写照。下阙抒情,“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可谓“物我交融,含蕴深广”。
(九)(·河南初二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5.词的开篇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营造了幽冷寂寞的氛围,烘托了词人幽独凄清的心境。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本题中的“缺”“疏”“断”跟诗歌的意象“月”“桐”紧密相关,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缺”“疏”“人初静”又显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16.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简要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可知诗中的“孤鸿”就是喻指诗人自己,“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徘徊不定的情绪;“惊”明写孤鸿的惊恐害怕,暗写诗人遭受政治打击的不安与惊恐;“有恨无人省”写出诗人无人埋怨,独抱幽恨的苦痛;“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面写孤鸿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凉的沙洲,实际是诗人借孤鸿抒发自己宁愿承受孤独寂寥的贬谪处境,也不愿随波逐流的孤傲高洁情怀。
(十)(·江苏初二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弧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寒沙洲冷。
17.词的上阙是如何营造凄清孤寂的氛围的?请加以分析。
词的上阕通过对缺月、疏桐、鸿影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更加突出了这种孤寂。
18.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变沙洲冷。”一句简要分析词人情感。
这句写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与“孤鸿”物我交融,合二为一,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境和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志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变沙洲冷。”意思是“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物我交融,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十一)(·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9.从内容上看,上片用_____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____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缺月疏桐漏断人静不肯随意栖息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意思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得出: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是“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得出:下片用它“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0.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赏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2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赏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十二)(·广东初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光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中的“漏断”“幽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漏断”:深夜;“幽人”:幽居之人。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意思是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孤鸿挑遍了寒枝却不肯栖息,甘愿独宿荒冷沙洲,忍受寂寞寒冷,表现了词人被贬到黄州时孤独寂寞(孤高……)和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高洁志趣(傲岸……)的感情。
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十三)(·南京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初二月考)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①人初静。谁见幽人②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漏断:指深夜。漏,古人计时器。以铜壶蛊水,水从壶中漏出,壶中箭上刻度显出时辰。夜深时,漏壶水少,不闻滴漏声,称“漏断”②幽人:被谪幽居的人,这是作者自指。③省(xǐng):理解,了解。
23.这首词是元丰五年()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______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的心境。
孤鸿孤高自许、蔑视流俗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需要结合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情感词汇作答,除此之外还要重点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2.词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考查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运用的是比喻。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33.请结合全词,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本词托物寓怀,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赏析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要求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进行赏析,并要结合全词。“拣尽寒枝不肯栖”: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孤鸿是东坡喜爱的生命意象,他曾多次用来喻比人生。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十九)(·江西初三单元测试)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作于黄州。此词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所作。
②漏断: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以铜壶盅水,水从壶中漏出,壶中箭上刻度显出时辰。夜深时,漏壶水少,不闻滴漏声,称“漏断”。
③幽人:被谪幽居的人。这是作者自指。
④省(xǐnɡ):理解,了解。
34.这首词采用了借物寓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全词借幽人和孤鸿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月夜孤鸿,是借物寓怀,托物言志,借孤鸿写自己。“惊起”写其惊恐不安,“有恨无人省”写幽怨无法说出的愁闷,不栖寒枝写无处安身的慌乱。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
35.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B.词的下阕尽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其实这只孤鸿就是词人自己。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承上启下,其中的“惊”写出了孤鸿的失魂落魄;“恨”写出了孤鸿内心充满缠绵悱恻的悲情,然而世态炎凉,只能自吞苦水。
D.这首词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C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此句不是写“孤鸿”。所以C错。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德州市第一中学初二期末)诗歌鉴赏
如梦令·春思
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36.下面哪首词与这首词一样,也属于小令()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B.《苏幕遮》(范仲淹)
C.《水调歌头》(苏轼)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体裁的了解能力。《如梦令·春思》和A项《天净沙·秋思》都属于小令;B项《苏幕遮》属于词中的中调;C项《水调歌头》属于词中的长调;D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古体诗。故选A。
37.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繁茂,生机盎然。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的意思是:是说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其中“无限”一词修饰“绿阴”,可见桃李长得旺盛,俨然一片绿意葱葱的景象。
38.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的分析。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莫忘小桥流水”的意思是:不要忘记以前小桥流水的惬意生活。这是作者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油然生出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之情。
(二)(·山东初三期末)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完成小题。
吉祥寺赏牡丹
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注)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因批评新法而受到诬陷,自请外放,任职杭州通判。此诗于赴任途中,在吉祥寺游赏牡丹、摘花取乐时所作。
39.苏轼作诗注重“炼字”,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羞”意思是羞怯,运用拟人手法,借牡丹花“羞”于插在老人头上(类似于“鲜花插在牛粪上”)来自嘲,幽默风趣。
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花应羞上老人头”,这句话的意思是: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羞”是难为情的意思。所以一个“羞”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人簪花成群结队走在街市上,有些不好意思。不管花愿意与否,还是上了老人的头,诙谐风趣。
40.细读全诗,你读出了怎样一个苏轼?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身为杭州通判的苏轼赏牡丹后,簪花取乐,酒醉而归。他想到“人应笑”自己,自己的醉态和装扮会引得路人发笑,几乎全城的人都卷起珠帘,争相观看。一个个性豪放、乐观旷达、与民同乐的苏轼形象跃然纸上。
考查对作者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写作背景和诗句的意思来理解。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跟随知州大人去吉祥寺赏牡丹。或许是因为高兴,苏轼赏完牡丹后喝了许多酒,喝得还有些醉了。酒劲上来,他有些失态,顺手摘了一朵牡丹花插在了头上。试想:一个一把年纪的大男人头上戴着鲜花,醉步踉跄,头上的牡丹花也跟着摇摇晃晃,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一路上,路人看到他的样子,大笑不止,连那楼上的佳人也半卷珠帘偷偷探头观看。可苏轼不仅“不知羞”,还发出会心的微笑:人老簪花有什么可害羞的?要说害羞的应该是那朵花呢。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用了杜牧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写出了自己醉酒失态,头上簪花的滑稽样子,真是浪漫又诙谐。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狂放不羁的天性和与民同乐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石多而坚硬的样子。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自爱铿然曳杖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铿:象声词,此指手杖敲击山石所发之声。将拄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作者对待仕途的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
(四)(·湖北初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不追求仕途腾达,不需要豪华的物质享受,只以超然、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哪怕过隐士一样的清贫生活。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与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虽然在政治上失意,但他却从未对生活失去过信心,表达豁达的胸襟。
(2)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所谓“任天而动”是从对自然景物的选择和用字(曲笔)投射出其内心的所感(直写胸臆)。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雨后“山头斜照却相迎”,写雨过天晴的景象,意味着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表达豁达的胸襟。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山东初三)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0.(甲)诗体裁是五言_____,颔联、颈联对仗;(乙)词“卜算子”是______,“咏梅”是题目。
律诗词牌
这道题考查对诗词基本知识的了解。甲诗《过故人庄》全诗八句,每句五字,因此属于五言律诗。乙词《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填的一首词,根据词的特点可知,“卜算子”属于词牌名,“咏梅”属于题目。
11.两诗词划线句子都是对未来的想象、憧憬,任选一处,谈谈这种虚写的妙处。
选择甲诗:⑴虚中有实:淡淡两句诗,流露出农家的热情、做客的愉快和主客之间的融洽之情。⑵期待之妙:在期待、想象和憧憬中,那“重阳日”、那“菊花”平添了朦胧感、温馨意。总之,虚写使得人情更浓郁,诗歌意境开阔而富有张力。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题干已经明确,甲乙两诗词划线句子都是对未来的想象、憧憬,要求赏析虚写的妙处。甲诗划线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实写农家主人待客的热情,虚写诗人对重阳节重返农家的急切期待,充满了浓郁温馨的农家栖息。乙词划线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运用虚写,借助丰富的想象: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此人想象梅花在“丛中笑”的情景,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