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年霜降,今又霜降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TUhjnbcbe - 2024/6/6 18:41:00
中西医诊疗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时光穿梭,一时一境,时过境迁。早在白露节气,农谚就说,“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意思是从农历八月初开始,山西省雁门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就已经陆续进入了有霜期,大雁开始南迁。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早已过境的鸿雁,其脚下的霜气终于沉降下来了,中原地区也开始迎来了自己的有霜期。气温开始加速下降,叶面上已看不到滚动的寒露,常见的已是薄薄的白霜,居于中原地区的人们已能一眼看到深秋的尽头,霜降节气到了。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的那一瞬,就是天文意义上的霜降点,霜降点所在的那一天就叫霜降日,霜降日及之后的15天左右的时间均属霜降节气。霜降日一般在公历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交节。按照我国古老的夏历,当北斗斗柄指向正西偏北方向30°附近时,就是霜降节气,天时为戌,五行为金而将转化为水,万物敛而藏。

霜降节气又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霜降初候,人们在田野中常常看到豺狼摆弄自己捕获到的猎物,象人类祭祀时在供桌上摆弄祭品一样,故曰“豺乃祭兽”。事实上,狼豺虎豹哪懂什么祭祀,也不会因捕到猎物而显摆得瑟,只不过季秋之月,田事已毕,视野变得开阔,豺的活动容易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中罢了,加上此时猎物多而肥,豺的食物丰富,有时捕获的猎物吃不完,又舍不到丢弃,于是就叼来叼去,人们还以为他显摆或搞什么鬼,于是戏称曰“豺乃祭兽”。二候时,天气进一步变寒,树叶开始大量凋零,草木变得更加枯黄,故曰“草木黄落”。三候已临近冬天的门槛,天更寒,地始冻,许多动物开始蛰伏冬眠,不见了踪影,故曰“蛰虫咸俯”。“蛰虫咸俯”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的最后一候,喻示着秋天已近尾声,马上就要结束了。

回顾整个秋季,立秋节气时,天气尚在暑伏大热之天,霜降节气时已是寒霜满天。如果把初秋称为暑秋,那么深秋就应该叫霜秋,秋天的中间部分则可称为露秋了。霜降节气,夜间气温或常降至冰点以下,空气中水分的饱和度进一步降低。当气温下降后,超过饱和度而多余的水分析出时,由于气温已降至冰点以下,细微的水气未及层层凝结为露珠,便早已固化为霜华,古人不具备这样的知识,以为是天降霜华,故曰“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秋深不成露,气凝化为霜。未露而霜,说明气温进一步下降,天寒地冻、冰雪覆盖的冬天快要来到了。

霜在露之后,霜为雪之先,霜是霜降节气最显著的标志。霜是空气中水分的凝华,为白色冰晶体,是气体未经液态而直接凝结为固体的一种物理和气象现象。人言毒药曰砒霜,就草木而言,寒霜就是夺命的毒药,经霜的草木很快就会失去生命力。俗话说“霜降杀百草”,霜降之后,植物的叶子基本失去了光合作用的能力,没有了生机和活力。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无霜期和农作物的生长期有密切关系,所以无霜期在农业上具有重要意义。无霜期因地而异,不同纬度,不同地形的地区,其无霜期都不同,把握不同地区的无霜期,才能因地制宜搞好农业。正常情况下,中原地区的初霜一般就在霜降节气,不过每年都会因气候的细微差别而有所前后,所以要采取措施,注意防患,或早收或施策,以免给晚秋耐寒作物造成损害。

霜在文学上是冷酷无情、六亲不认的象征。杜甫在《叹秋》中吟到:“月下梧桐叹影长,镜前老脸弃眉僵。寒霜问顶催人老,冷雨欺窗扰梦凉。”寒霜不但无情地摧残了花容人颜,也无情地熄灭了一切美好的希望,只留得大地一片白茫茫。《红楼梦·葬花吟》中唱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其中歌词把霜喻为六亲不认的夺命之剑,哪得有半点怜香惜玉的常情?黛玉姓林,五行属木,本需要雨露的滋润才会娇艳,哪知金克木,却被霜雪中的金钗给克死了。黛玉洒向空枝的泪珠化作了一道道的血痕,都感动不了那颗因吃冷香丸而变得冷若冰霜的夺爱之心。

“冬气已至寒霜来,万木凋零繁花败”,而唯独菊花别有一番风骨,成为深秋最靓丽的风彩。“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是花中的隐士,更是花中的侠士,从不与群芳争艳,而却在深秋傲霜开放。菊花独有的风骨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情,也塑造了他们独善其身的胸怀。不与浊世苟且,追求清静自然,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填平了多少失意文人心中的怨壑,使他们找到了慰藉心灵的精神乐园。如果世事不可改变,那么效仿陶家菊翁就是善待自己最好的良方。唐代元稹的《菊花》诗,就道出了真正的秋意菊韵:“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既然秋意如此,何不寄情菊韵?

霜降季节,和菊花可以相媲美的,还有满山的霜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唐代杜牧写的《山行》,诗中写了红遍寒山的枫叶,让人如临其境,美不胜收。不过,深秋霜叶之美,不独是红色的枫叶。深秋经霜的树叶,主要呈现红、黄、绿三色,耐寒的树叶仍然呈现绿色,不耐寒的树叶由于不再分泌叶绿素,从而呈现出胡罗卜素的色彩,胡罗卜素的色彩就有红色还有黄色。春赏花,秋看叶。深秋季节,层林尽染,红、黄、绿相间,色彩绚烂,更有一种比春花更大气磅礴的成熟之美。

深秋季节,不得不提到我国传统的九九重阳节,今年的重阳节就在霜降节气。“重阳”之名,源于古籍《易经》。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以“九”为最大的阳数,称九谓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九”又是五行金的成数,是秋的属性,故谓之“金秋”,说明重阳节乃是金秋之节。“九”还是久的谐音,久久有祈求延年益寿,好命长久的意思。深秋天时为戌,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观卦》。《观卦》卦象是两个重叠起来的艮体,《易》以“艮为山”,故《观卦》有山峦重叠之象,故重阳节就有了登高的习俗。又《易》以“艮为果蓏”,深秋季节,田事毕收,果实满仓,于是有了重阳节感恩天地山川赐予丰收的习俗。古人秋祭“用大牲吉”,就是表示要用最隆重的仪式感谢天地山川的厚赐和养育之恩。

深秋季节,虽然寒霜侵袭,落叶飘零,万物否闭,但天地也有休息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我们还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想办法化解这种颓然之气,而重阳节就是化解这种颓然之气的应时之节。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佩插茱萸、登高延寿、蟹宴赏菊和祭祀先祖等。人们借助这些活动,禳灾却病,开阔心胸,寄托情怀,排解郁闷,贞固元气,以培养正能量,便于达到藏精补阳,延年益寿的功效。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诗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这首诗极富情趣,白头自有少年心,读了让人不觉年轻了很多。下面是清代沈辂的《九日登高台寺》诗: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这首诗诙谐幽默,也极富情趣,读了让人有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放和洒脱。品秋赏叶,登高赋诗,尽情于山水同人之间,玩得不亦乐乎!毛主席有一首重阳词叫《采桑子·重阳》,词曰: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一扫深秋的颓废之气,上阙首先赞美岁岁重阳天不老,战地的黄花分外香,下阙把“寥廓江天万里霜”看成比百花盛开的春光更美好的景色。词里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以及挺风傲霜的战斗精神,读来不觉令人浩然之气爆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霜降不惧染鬓白,重阳就菊登高台。天道最是从自然,心有阳光花不败。青春曾经浪漫,迟暮更有绚烂,大耋何必嗟叹,我当鼓缶而歌,歌唱深秋的悠然。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年霜降,今又霜降岁岁重阳,今又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