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九九重阳节,记得四大习俗两大禁忌增
TUhjnbcbe - 2024/7/6 17:04:0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写的诗,不但抒发了诗人佳节思亲的情感,也突出了重阳节的习俗,这些习俗到今天也依旧存在。

马上就是九九重阳节,要记得以下“四大习俗,两大禁忌”,老传统不能忘,早了解、早准备。

重阳节的四大习俗:

1·登高

在上古时期,人们把夜空中的“大火”星当作季节和农时的坐标,九月大火星隐退,大地也将进入寒冷的冬季。

对失去时间标准,和对寒冷将至的恐惧,人们便登高、祭祀等进行“辞火”,同时也祈求大火星早点回来,把温暖和阳光也带回来。

后来,《易经》中把六、八定为阴数,把七和九定为阳数,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生变”,觉得重阳节有两个“九”不吉利。

那时候人们对山神十分崇拜,认为只有接近神灵才能免除祸端,就在这天登山祈福求吉祥。

除此之外,古代人认为九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大地上气息十分混乱,为了避免被这种“乱”气所伤,人们便去高处躲避求吉。

2·插茱萸

茱萸常绿,且带有异香,能杀虫消毒,还能袪风辟邪,被古代人称作“辟邪翁”。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小说集《西京杂记》中就有“九月九日,佩茱萸,令人长寿”的说法。

晋代《风土记》也有“九月九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辞除恶气而御初寒”的记载。

到了唐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已经相当普遍,唐诗中写茱萸的句子也很多,比如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朱放的“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等。

就连医书《提要录》中也有“九月九日,摘茱萸闻嗅,通关、辟恶”的说法。重阳节浊气下沉,人们以天然药物调整自身体魄,来适应时节和气候的变化。

3·饮菊花酒

古代人认为菊花象征长寿,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丕曾送给友人一束菊花,称:九月万木凋零,只有菊花绚丽开放,独享天地间的真气,是能延年益寿的好东西。

所以,重阳节人们纷纷赏菊、摘菊、簪菊,还用菊花做成枕袋、枕头等,以求平安吉祥,长寿长福。

菊花酒在古代也称“长寿酒”,常饮能活血行气、抗御衰老。《西京杂记》中也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令人长寿”的说法,还详细记载了菊花酒的酿制方法。

唐代将领郭元振就曾写有“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的诗句,有些地方还讲究把茱萸酒、菊花酒洒在门户间,称可以“辟邪驱恶”。

4·吃重阳糕

有人认为,重阳节吃“糕”的习俗源自“登高”。从上古时期人们便在重阳节登高接触清阳之气,但是平原区域的人们却往往无山可登,于是人们就以登高楼来代替登山。

但是老年人、腿脚不便的人,以及女士们登高楼就很不方便,于是人们便在重阳吃糕。“糕”与“高”同音,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古代“糕”的种类很多,有麻葛糕,百事糕,万象糕,还有食鹿糕等,也有人把蒸好的糕切上一小块,放在家中男童头上,寓意“步步登高”“百事皆高”。

重阳节两大禁忌

1·忌婚嫁重阳节,月和日都是“九”,而九为极阳之数,古代人认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觉得这种日子不适合结婚。

并且今年的重阳节是戌月甲寅日,是月厌日。九月为建戌之月,戌与卯合,卯的前一位就是寅,所以戌月寅日就是“月厌日”,而婚姻最怕的就是“相看两生厌”。

2·忌远行

古代人不但讲究“七不出,八不归”,也不会在其它一些被认为不吉利的日子远行,比如“定日”。

定的意思就是“不动”,也就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所以这种日子宜静不宜动。九月以戌日为建日,到寅日就是“定日”。所以登高也要就近,不宜远行。

同时甲寅属木,秋季的纯木日就是废日,是“干支俱绝,福德不临”之日。#九九话重阳#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九重阳节,记得四大习俗两大禁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