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阳节到了,老人说“重阳现三象,遍地起新坟”,三象是指啥?
俗话说“过了重阳节,今年再无节”,也确实是这样,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一年中最后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了,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祖先,缅怀先人。这也凸显出了古代重阳节的重要性。只是时代不同了,如今重阳节不怎么受重视了,很多地方都没有过重阳节的习俗了。
由于重阳节是传统节日,所以都是以农历的日子来计算的,那就是在九月初九这天。而公历则是在10月23日,也就是在霜降节气(10月24日)前一天。在农村很多的老人还是很注重重阳节的,因为这一天的天气还能预测后面的天气情况。
在民间就有一句谚语:重阳现三象,遍地起新坟,说的就是在重阳节当天如果出现了三种天气现象,那就并不是好预兆了,当年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不太平,这又是为什么?三象又是什么呢?对后面的天气又有何影响呢?
首先,重阳节是大晴天。在我国民间一直认为,重阳节这天是阴雨天才好,最好是阴天,而不能是晴天。在民间就有“不怕重阳十天雨,只怕立冬一天晴”,说的就是重阳节前后下十天的雨都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但如果立冬是晴天就不是好预兆了。
其实古人不仅怕立冬当天是晴天,也怕重阳节当天是晴天。因为这往往预示着后面的雨雪很少,特别是在冬季的时候容易出现旱情。
很明显冬季晴天多,这对越冬的作物是不利的,天气持续不下雨就容易导致小麦、油菜等作物被旱死了,这样第二年就没有多少粮食可吃了。以前食物本来就不多,如果还严重减产,那有些人就要饿肚子,甚至还会被饿死。
其次,重阳节打雷。在民间传说中,重阳节打雷被认为是不好的预兆。因为古人早就发现了,雷声一般到了秋分节气就逐渐消失了,在秋分节气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其中第一候就是说这个时候是听不到雷声了,因为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但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如果这个时候听到雷声,则认为是不好的预兆,在民间还有“重阳雷公发,来年大旱一百八”的说法,认为在重阳节打雷了,那么来年的雨水很少,旱情足足会持续天之久。
其实在秋季打雷并不常见,有些年份在冬季也会打雷的。只要达到打雷的条件了,就容易在天空中形成雷电的,因此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虽然打雷与降雨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打雷只是降雨的一个前兆,并不能直接决定降雨量的大小和旱情的程度。毕竟旱情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季风气候、降雨量、土壤质量等等。
最后,重阳节刮南风。大家也知道重阳节是在九月初九,而这个时候都已经是寒露节气后了,往往气温是比较低的了,北方一些地方都已经进入初冬了,就算是在南方地区也是深秋了。但如果在重阳节这天还刮南方,就表示当年的气温是比较高的,而“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这就是比较反常的现象。
老祖宗就留下了“南风送九九,旱死荷花气死藕”的谚语,其中九九就是指九月初九重阳节,意思是说如果在重阳节那天还刮南风,就意味着重阳节之后,雨水减少,天气干燥,荷花池里也会缺水,严重的会使来年的荷花和藕干旱而死亡。
总之,重阳节这三象都是民间传统的一种古来的预测天气天气的方式,它们都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也就是通过观察重阳节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只能是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准确的预测方法。要想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气象预报、观察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判断。对此,你们怎么看呢?你认为这些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