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常识辨析
TUhjnbcbe - 2024/9/16 21:53:00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梳理(一)古代年龄称谓1.襁褓 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2.始龀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年龄大小的孩子。龀,换牙。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3.垂髫 指儿童。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儿童。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4.总角 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n)兮。”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5.豆蔻 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6.及笄(jī) 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7.弱冠 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8.而立之年 30岁。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9.不惑之年 40岁。惑,迷惑,疑惑。10.知命之年 50岁。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11.耳顺之年 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12.从心之年 70岁。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13.黄发 用来指老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二)人的称谓1.古人常用的称谓(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6)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7)称官名: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苏轼曾任端明殿学士,被称为苏学士。(8)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2.谦称(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例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例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孤:古时王侯的自称。(3)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例 臣本布衣。——《出师表》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例 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范进中举》晚生: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4)其他自谦辞。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例 在下倒有一个主意。——《范进中举》在下:对自己的谦称。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范进中举》我小老: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3.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例 这厮不直得便骂人。——《智取生辰纲》这厮:对人的轻蔑的称呼。4.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白丁、黔首、黎民、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例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2)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樵夫”是称呼砍柴的;“舟子”是称呼船夫。例 舟子喃喃曰。——《湖心亭看雪》5.敬称(1)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例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例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3)君对臣或对朋友的敬称是爱卿或卿。例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4)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5)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例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苏武传》(6)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相公、足下、夫子、先生等。例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例 佝偻丈人承蜩。——《敬业与乐业》(8)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如:世先生、世兄弟。例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中举》(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等。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3.春社日 时间:立春后、清明前。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破阵子·春景》4.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两天。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传说是为纪念春秋介子推。5.清明节 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春景》6.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7.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8.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例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9.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习俗:赏月。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10.腊八节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常识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