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美哭世界的华夏之秋此景只应天上有,
TUhjnbcbe - 2024/10/21 17:40:00
白癜风的费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秋韵·诗境]

美哭世界的华夏之秋:“此景只应天上有”,天公诗意又多情

作者:枣娃娃

七彩之秋:赤七彩之秋:橙七彩之秋:黄七彩之秋:绿七彩之秋:青七彩之秋:蓝七彩之秋:紫

世人喜欢将秋天与悲伤联系在一起,我想祖先在划分季节和命名的时候,绝对带的不是这样的感情色彩,只不过是后人经历世态炎凉和俗事困扰之后,睹物思情的加入了自己的感怀嗟叹罢了。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语言用来描写春意的盎然,却唯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肝肠寸断的场景被寄予在“秋思”当中。

其实,就古人的造字来看,秋天不仅不悲,还应该是一个让人欢心雀跃的季节。

“秋”(左:甲骨文,右:小篆)

甲骨文中,“秋”是象形字,由蟋蟀的形象变化而来,表示蟋蟀叫了便是秋天到了。

小篆体的“秋”,则是会意字,就是禾谷熟了的意思,庄稼成熟的季节是在秋天。

所以,看看这“秋”的本源,哪有半点叫人悲伤的情景呢?反而是蟋蟀可以畅快淋漓的鸣叫,天气也凉爽至极,田里的庄稼一眼望去都是丰收的喜悦,秋高气爽,百里飘香,人的精气神儿也是倍增的。

秋之香秋之味

所以,秋天不仅是美的,而且是“喜”的。

有人说,如果把秋天的诗文去掉,中国古代文学将大幅度的黯然失色。因为一年四季,“秋”的内涵是最丰富的,“秋”的底蕴是最深厚的,“秋”的色彩是最炫彩明艳的,“秋”的味道是最百味杂陈的。因而,似乎人生所有的情感,都能在秋天找到寄托。

秋之韵qiuzhiguan秋之色

古人根据秋的不同特点,还赋予了它许多美好的称谓。

三秋/九秋:

古时人们将秋季的农历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

宋代词人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桂子十里飘香

我们在社交场合中也时常会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三秋”并非过了三年的秋天,而是指一年中的整个秋天。一天比三个月便可以了,比作三年有些夸张了。古人岁多豪迈诗意、文笔挥洒,但也不至于夸大到荒诞的程度。

类似的说法还有比如“三冬”。以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分别为仲冬、季冬、孟冬,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

三冬将至岁寒心明

古人又把整个秋季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

晋代诗人张协《七命》:“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还有的作者在诗文中,将“九秋”代指九月的深秋。

唐陆畅的《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主要就体现在变化莫测和内海丰富,这里就厉害了:

傅尃《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诗中的“九秋”,代指九年。

“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金秋/金天/金素/素秋/白藏:

“金秋”,是我们对于这个丰收的季节常用的美称,尤其是在讲稿、台本和小学生描写秋天的作文中,我们一般都认为之所以是“金秋”,是因为庄稼熟了,麦田稻田都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金黄色,因而会意为“金色的秋天”。

其实这个说法是按五行(木火水金土)推演,秋属金,所以叫“金秋”或“金天”。又因按五行五色学说,秋为金而色白,对应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所以又叫金素、素秋。素即白的意思。秋又为收获储藏的季节,称“秋藏”,所以便有“白藏”这个称谓。

“金秋”“白藏”“金素”

《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宋代作者阳枋的《寿程彦彪签判乃翁》中有:“从云洗尽金天浑”的佳句。

明代金大舆的《中秋夜中秋堂对月》又有:“金素动四野,佳气集林塘。中天圆景来,冉冉扬清光。”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曰:“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霜后金秋“金天”“金素”“素秋”“白藏”

不难见,古诗中不乏对二十四节气中秋天几个节气的描写,例如处暑、例如白露……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节气是以中原地区(洛阳一带)为标准的,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很大。

金秋中原金秋青海金秋新疆金秋川西金秋桂林金秋高原

商秋/素商:

说到这里,古人对于悲伤的情怀,终于开始极致的抒发了。

古人认为,秋天对应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商音凄厉,所以秋天又称商秋、素商。

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这份悲伤和凄凉,恐怕是要到晚秋直至初冬的时候,下过几场秋雨,掠过几阵夜风,落过几次秋霜,秋叶落下之余,晨露冰脚之时,百虫停鸣之后,才会被感觉到吧。

“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西陆”:这个称谓在我国古代算得上比较有科学态度的称呼了。因为太阳在黄道上,一年走一个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秋天,就是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秋天的蝉为螀,也叫寒蝉。秋蝉鸣叫没有了夏天的噪,却传来一丝丝凉意,让行客在深夜中更加思念家中温暖的床榻。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爽节”:

这个说法作者觉得更符合现代人的感知: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有时亦代指重阳节。

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

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

说到节日,秋季的传统节日,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喜欢的。

中秋节,自然不必多说。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仲秋”,又因为“八月十五”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另称秋夕,又因为这一天的月亮满圆且明亮,象征团圆、圆满,所以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是天南地北、宫廷民间、男女老少、自古至今都备受喜爱的。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且不说它寓意着“圆满”“团圆”“幸福”“丰盛”。仅仅是这个季节里处处洋溢的丰收的喜悦和祥和神州大地处处舒展的美丽的景致,就足似一坛陈酿,叫人沉醉不已。

要不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怎会在这样的日子里吟出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此情此景,不禁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奈何天公诗意又多情”。

其实“天公”真正喜爱的,是人的创造和劳动。所以才激起了天公作美,诗兴大发,挥毫提笔,如梦如画。

古人选中秋做为团圆的节日绝对是有道理的。中秋之夜,一定要找个地方看月亮,大理、西藏都可以,越是海拔比较高的地方,我们看到的月亮圆满、越明亮、越纯净。

华夏之月中华之秋碧水映皓月当空乃初升

如果说历经夏季的生长繁荣和秋季的丰收盛景之后,能够引领回复到那份宁静和从容的,便是去到江河湖海边,感受那“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静谧。

你是否会联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秋水共长天一色水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如果能将“秋高气爽”这个词诠释到极致,那边去辽阔的草原,感受一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流畅画面吧。

草原之秋草原之秋草原之秋

不得不去的,还有秋天的九寨沟。正所谓:“神奇九寨画中天,掠魄牵魂人欲仙。翠海流馨萌幻境,彩林展媚郁迷涎。凌空飞瀑传佳乐,绝壁腾松绘妙篇。刚叹秋光如梦醉,又惊瑞雪漫山旋。”

九寨之秋九寨之秋九寨之秋

望穿华夏,回首北疆。或许,唯有这里的秋天,才是真正的能把人美哭。恐怕,一首《北国之春》唱罢,再也无人能极尽修辞和曲调之美来描绘“北国之秋”了!

向海湿地之秋喀纳斯之秋塔里木之秋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哭世界的华夏之秋此景只应天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