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天才少年王勃的诗意人生
TUhjnbcbe - 2024/10/29 14:59:00

隋及初唐是诗歌史上的过渡时期。唐代诗歌达到全面繁荣,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仅《全唐诗》所收,就有诗人余家,诗作余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产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高峰。

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继四杰之后,陈子昂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开启了一代新风。

唐代才子诗人众多,骆宾王七岁所作《鹅》流传千古,现代小儿皆能诵,还有王勃、李白、王维、白居易等少年成名。上至状元下至平民百姓,只要你的诗文够好,都有流传的可能,《全唐诗》收录多人就是明证。

王勃(约——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麟德元年(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

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王勃所作诗歌众多,这些诗歌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昂。

初中时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下子就击中了游子们的心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充满了送别时的放心与祝福,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感,明显不同于王维诗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日,沛王与英王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了唐高宗手中。高宗认为此文是在挑拨离间,因此将王勃逐出长安。而后又遭遇官奴曹达一事,王勃的仕途至此终结。

获罪出狱后的王勃对官场了无兴趣,而后南下探望被他连累的父亲。

唐上元二年(公元年)重阳节,南昌洪州都督阎伯屿刚刚重修了滕王阁。趁着秋高气爽之际,阎都督在鄱阳湖畔举行盛大宴会,邀集名家登阁揽胜,把酒赋诗,想把滕王阁的卓绝风姿用诗文展示出来。

本来此事是为阎都督的女婿孟学士博得文名,就在大家都假装才华难济,推来推去的时候,一个二十出头的文艺愤青却从末座上站起,表示自己愿意作文一篇,博大家一笑。

原来此人就是王勃,他南下探父路过南昌。王勃毫不客气,进入另一个考场开笔作文。

王文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众人面无表情,认为是通常桥段,没有新意。第二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众人开始发出不屑的嘘声……

但当写到“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的的时候,现场的嘲笑讥讽之声戛然而止,有人开始小声赞叹。

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众人先是愣住了神,接着便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掌声,连都督也不由自主地拍起手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联霸气侧漏的千古绝对,瞬间就让大家惊叹不已。

王勃则从容不迫地续完后文,收起笔墨,扬长而去。

上元三年,王勃落水而死,享年二十六岁。在如此倏忽的一生里,他留下了八十多首诗、九十多篇文、十六卷《王子安集》、十卷《汉书指瑕》、五卷《周易发挥》、十

卷《次论语》、五卷《舟中纂序》、十篇《千岁历》《平台钞略》《合论》……

据说,在《滕王阁序》到处流传的时候,唐高宗也看到了这篇热文。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激动得拍案喝彩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并马上唤来太监询问:“朕当年因斗鸡文逐斥了这个王勃,是朕错了。现在,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失望得一屁股坐回龙椅,自言自语地叹息着:“可惜,可惜,可惜了!”

在比谁都短暂的生命里,他做到了别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做到的事。可是这天才般惊艳的他,却总是被生活恶意捉弄,原本应有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却沦落成了无法言说的戛然而止。

虽然他的生命,没能像他的名字那样长久地勃起下去,但初唐的诗坛,却凭借他的名字而愈发坚挺地勃起了,并由此诞生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新生命。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才少年王勃的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