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今又重阳
文林
秋水连波草色黄,
白云高处望重阳。
远山寺外葱茏旧,
野菊人前独自香。
十月乡音追去雁,
几年歧路伫寒霜。
天涯孤旅寻凡事,
百战之身骨似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的阴历九月九为重阳节,节日的来历追溯起来已经很难了,因为它已经流传得太久了,不过它留下了许多习俗直至今日依旧昌盛在华夏大地。
首先是登高。这个节气正是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的季节,和朋友一起登高远望即可强身健体又能看到赏心悦目的美景,何其乐哉。于是就有了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但也有人此时正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只能独自登高遥望故土,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王维只能默默地写下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
秋色美景在春风得意的人眼里是开阔绚丽的,而在正经历着艰难苦恨的人看来却是另一番滋味,那萧萧下的无边落木,那满目霜侵的花草,真的让人倍加伤感。诗圣就在《九日五首.其一》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人在不同的处境之中有不同的心境。少年得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年老身衰则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所以,少年得志时不要忘记身边还有不得志的人和年老身衰的长者。所以祖辈们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也许有这方面的寓意。
谈到老,古时候的老和现在概念上已经大不相同了。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而今不超过六十很难称得上老,钟南山84岁了依然健步如飞,依旧奋斗在抗疫的前线。另外,老除了年岁的还有心境。有的人岁数不大但已屈服于岁月,有的人已是耄耋之年依然满面容光。
不过,我们依然要对老人予以尊敬,毕竟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青春岁月,经历过许多磨难,也见识了世事沧桑,对于我们来说他们依旧是宝贝,我们要在今天给他们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