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而正式将重阳节定为节日,其实是始于唐代。此后的各个朝代都开始过重阳节。每到这个日子,不论是宫廷贵族,还是普通平民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
提到重阳节,人们一般都会首先想到登高、赏菊、插茱萸等这些活动,人们认为登高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在秋天登高心情豁达也可以使身心都放松。而在古代传统中,菊花其实代表着长寿、高寿。所以赏菊也成为了重阳节必做事情之一。除此之外,也会有人会在重阳节喝一些菊花酒,以达到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茱萸又被称为“辟邪翁”,是因为茱萸本身会散发很浓的香味,可以去湿气、驱走蚊虫、治疗寒热等作用。所以人们在重阳节总喜欢佩戴一些茱萸,以求辟邪求吉利。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重阳节遇到亲朋好友时祝福“身体健康”是远比“节日快乐”更恰当的。在道家,重阳其实更偏向于躲避凶邪的日子,所以说”节日快乐“会有一些奇怪。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可真不少。比如脍炙人口的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这种思念的感觉更加强烈。还有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有两句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为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在请君来到这里观赏菊花。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了两人之间浓厚的友谊,言已尽但意无穷。
重阳节提倡敬老爱老,在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诉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温饱问题,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