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逢佳节倍思亲欣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
TUhjnbcbe - 2025/1/19 19:28:00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抒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在《易经》中是阳数中最大的,即阳之极。而“九月九日”是两阳重和,故曰“重阳”。又因“九月九日”是日月皆逢九,故又称“重九”。“九九重阳”自古以来就是吉祥之日,现在重阳节的两大重要主题是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

“山东”指华山之东。王维家居山西蒲州,此时他身在长安,故称“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一开头便诉说孤独的异乡生活使他常常思念亲人,尤其是每逢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便更加倍了。

写此诗时王维正在长安,茫茫人海灯火辉煌的繁华帝都,对游子来说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他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的一叶浮萍。“独”和“异”真切地道出了天下游子的这种感受。

“异客”指生活在异乡的游子。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逢年过节家人要团聚。而在这个重阳节,王维孤身一人漂泊异乡,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此朴素无华的诗句一经诗人道出,就成了流传千古且最能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格言警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句诗意跳跃,写远在家乡的兄弟,他们在登高“遍插茱萸”时,也在思念着自己。

诗人说故乡的兄弟今天登高赏秋,身上“遍插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人。诗人好像在为故乡的兄弟们遗憾,遗憾佳节之际兄弟们未能完全团圆,这种体贴出乎常情,更曲折有致。

“登高”是古代重阳节的风俗。

“茱萸zhūy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辟邪之物,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邪。这一天人们将茱萸或头插,或臂佩,登高游兴。

这首诗约作于王维17岁时,语言非常朴素,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尤其是生活在异乡的游子。全诗诗意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逢佳节倍思亲欣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