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登高望远
重阳节
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
表达了先人们期盼人人长长久久的愿景
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距今大约已有多年的历史
人们常说
九九重阳登高望远
但这一节日是如何形成、如何延伸与发展
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成因
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
探索从先秦至今,重阳节的发展历程吧!
《周易·易经》中云:“以阳爻为九。”
先人以阴阳历法作为基础
将九月看成是阳月,九日看成阳日
阳日与阳月相联合
因此称之为重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重阳的说法便流传世间
但重阳节的出现
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一些特别的习俗在当时便开始萌生
两汉时期
序数纪日开始逐渐流行
取代干支纪日
九月九日节日也是在此背景下形成
当时佩茱萸、饮菊花酒等民间活动
已非常流行
九月九日重阳节
自先秦时期开始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最终完善成型
但在当时
重阳也没有被明确指定为传统节日
直到南北朝时期诗人庾肩吾诗句中
“重阳节”才作为名词出现在诗歌里
唐代,人们喜欢在重阳节登高
因此,许多诗篇中所描述的
都是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以《登高》最为出名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清时期
重阳节也出现了其他活动
比如吃糕就是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一项
“蒸糕又登高,酌酒情更久”
糕与“高”发音是一样的
意味着步步“糕”升的意思
或登高远眺
或出游赏菊
或追寻乡愁
……
每年重阳
天南海北的人们
都会以自己的习俗、方式
度过这个节日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