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又是九九重阳日登高赏菊话祝福看见义乌
TUhjnbcbe - 2020/9/25 1:00: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大雁南归秋叶*,流年飞逝又重阳。这会的你,也许独在异乡为异客,为了心中的梦想,背井离乡,也许志得意满,也许失*落魄,但,这些都不重要。何不效仿先人,趁着秋高气爽,登高远眺,给故乡的父母朋友,送上遥远的祝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格隆汇祝福所有的朋友:重阳节快乐!父母安康,阖家幸福。祝愿大家的投资“重阳重阳,持续增长”。

壹登高《登高》·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蜀中九日》·王勃(唐)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在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之际,与亲朋友人一道,相携登高,一览大自然之美,怎不令人心旷神怡,烦恼尽消?像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不过,对于漂泊异乡的人来说,登高远眺,难免感伤,杜甫的这篇《登高》,虽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意味却与众人迥然不同。当时诗人在夔州,恰逢重阳节,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景激起了他身世飘零的万千感慨。

对于一生遭遇坎坷、经常离家为宦漫游的王勃来说,乡愁总是剪不断,理还乱。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看见鸿雁南飞,难免感慨: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贰佩茱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唐)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这样的习俗在诗中有极佳的体现。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寄托了对兄弟的深情牵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则包含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清代的吴伟业《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云:“秔稻将登农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怜”,通过对比写出了诗人复杂的悲喜交织的心情。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的奖品了。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是九九重阳日登高赏菊话祝福看见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