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称“中秋节”,溯其源,汉代民间有拜月之风,最有名“貂蝉拜月”。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居“仲秋”之中,故称“中秋”。时值“秋分”前后,这个时候,月球的轨道离地球最近,月亮比任何时候都明亮,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农耕时代庆祝丰收,人们要祭祀祖先,感恩天地,也借中秋之夜拜月快乐享受一番,因此,“中秋节”由此而来。
传统的中秋节怎么过?有何习俗文化?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说过:“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特点,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便捷的办法就是读通了《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次写中秋节中秋节在《红楼梦》中一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在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只是因为甄府丫鬟娇杏多看了他一眼,从此贾雨村开始孤单的思念,“自谓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写了“雨村版”的《传奇》:“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眸。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当晚,“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趁着酒兴,贾雨村又借月言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贾雨村发誓:要在当年的高考中一鸣惊人、蟾宫折桂、人人仰视!选在明月当头立志,叫“日月可鉴”!或者,若甄士隐问说话当真么?贾雨村会指着一轮明月答: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饮酒赏月,寄情吟诗,奏乐飙歌,月下立志,是《红楼梦》在这一回里过中秋节的主要描写。
《红楼梦》第二次写中秋节第二次,《红楼梦》说中秋节是在第十一回,王夫人一行到宁国府祝贾敬寿辰时,探问秦可卿病情。贾珍的夫人尤氏说:“他(秦可卿)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日以后,一日比一日懒了,又懒怠吃东西。”曹雪芹一支笔做千百枝用,顺笔便墨道出这回中秋节,贾府的太太们“玩到半夜”,点到为止。
传统的中秋节,古人夜宴赏月,彻夜不眠。如苏东坡名篇《水调歌头序》就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红楼梦》第三次写中秋节《红楼梦》第三次描写过中秋节是第七十五回、七十六回。宁国府因要为贾敬守孝三年,忌过节,只好在八月十四“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备了一桌菜及果品之类”,提前应个景儿。八月十五,贾珍带领家人往荣府参拜贾母。
荣国府的中秋节很隆重。当晚在大观园举办“中秋之夜”联欢会,四世同堂。代表“代”字辈的贾母;“文”字辈的贾赦、贾*;“玉”字辈的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艹”字辈的贾蓉、贾兰。贾府“领导人“和“未来领导人”都出席了晚会,展现出贾府的中秋晚会是一个胜利的大会、团圆的大会!
大观园“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传统中秋节是祭月之节,日主阳,月主阴,故男士们不参加,只限女眷们敬香拜月。“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等着贾母启动仪式。嘉荫堂“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洗净手,上香,跟着大家都拜过。
在凸碧山庄赏月祭月之后是“赏月”。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于是浩浩荡荡一群人移师至山脊凸碧山庄,在敞厅“凸碧堂”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梦粱录.中秋》记载:是夜,“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贾母出生王侯之家,从小家学渊源,深谙这些中华传统文化。此次中秋节,王熙凤生病请假,一切活动皆贾母总导演。八十多岁的老人为营造中秋喜庆,心思缜密到桌椅的形状都得贴切中秋节团圆,可见贾母情商多高!
少了王熙凤,就象春晚少了赵本山,这台“中秋之夜”联欢会想出彩有难度!况且,往年被派外做“学差”的贾*今年却要参加联欢,这位一向不拘言笑的“大领导”降临反令众人拘谨。所以,热闹不在人多,而是在于与什么人在一起!贾母打起十二分精神,命折一枝桂花来“击鼓传花”,要用击鼓和讲笑话驱散拘谨的阴霾。偏偏首先两位说笑话的“演员”是最不适合演喜剧的贾*、贾赦。贾*“怕老婆”的笑话象挖苦自己,大家暗笑,又有些担心!贾赦说“妈妈偏心”的笑话含沙射影,更是扫兴。两位蹩脚的表演令贾母无奈,借“再让我和姑娘们多乐一会”,一发赶走“泥做的”先生们。
老太太的美学品位人少了,“便觉冷清了好些”,贾母思前想后,“不觉长叹一声,遂命拿大杯来斟热酒”,以酒浇愁!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此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老太太很有美学品位,此刻夜阑人静、月朗风清,来段笛子助兴,才不负这中秋夜“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的良辰美景。
其实中秋赏月,不在喧嚣!中秋夜应该是静雅和平,清心幽思。贾母深知其味,所以,她不会点琵琶“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也不会点箜篌“石破天惊逗秋雨”。她点了笛子,只要乐班一位女孩“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
太太们“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鸣鸣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美在不经意间呈现,方才聊天、开玩笑的女眷们突然都安静下来,没有聒噪,没有怨气,只有天地间一片光明和洁静!悠悠的笛声、幽微的桂香、皎洁的月光、徐徐的清风,令人的听觉、嗅觉、视觉、触觉都处在最美的境界里。“大家称赞不已。”曹雪芹笔下的贾母不仅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而且是艺术修养深厚的美学大师!
见识不同知识《红楼梦》中,贾母最有见识!见识不同知识,读万卷书是知识,行万里路的生活体验才是见识!今天的主流教育,重知识,轻见识;重书本,轻体验;重智育,轻美育;割裂知识与见识,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丢失了见识的培养和审美的塑造。
我国花鸟画大家凌文渊在他论述美术教育的讲演《我的美感》中指出:“如能拿这种美育来改造人类,使天下人类尽成为有美德的人,不让人类有作恶的念头,有作恶的事实,这也是在事实上绝对可以做到的。”如今,学校的教育者们应当看到,注重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增长学生见识,加强美育,推动全社会的审美是多么必要!
《红楼梦》过中秋节的供品再看,《红楼梦》过中秋节的月饼、果品也是十分讲究的。按照传统,中秋月饼、果品必是戚属馈赠相报。贾珍送了月饼、西瓜给贾母,特作说明:“月饼是新来的一个专做点心的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而中秋夜正式供月的是“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单名字就老长,已是不凡。内造,即皇宫内制造,说明是元妃或皇上赠送,足显贾母一等诰命夫人的尊贵。瓜仁油松穰是指月饼馅儿,松仁的。西瓜要错牙切开,形状如莲花瓣。供月饼有祭毕而分食,有留到除夕而食,叫做团圆饼。
那晚,老太太派手下媳妇送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和一大杯热酒与吹笛女孩,让她慢慢地吃了再吹。贾母的高贵就常常表现在关怀下层劳动人民的琐碎中。这些细节也折射出她对美学、文化、艺术、艺人的真心推崇。
贾母禁不住堕下泪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故中秋节怀念亲人,感伤离别,寄情相思始终弥漫在大观园。中秋夜,“宝玉因晴雯病势甚重,诸务无心”,早回怡红院;宝钗、宝琴回自家团圆;李纨、王熙凤生病告假,令晚会冷清了许多。“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贾母是不会轻易落泪的人,她是贾府的擎天大树,不能自乱阵脚。但生命无常,颓势难违。贾母清楚,该告别的时刻到了。
至四更天,曲终人散。曹雪芹在此第三次描写中秋节,是呼应《红楼梦》的创作主旨——贾府走向“衰、散、悲”已“奈何天”了!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这个夜晚,最触景生情的是林黛玉和史湘云,她们都经历了生命中最大的痛——父母双亡。在别人饮酒赏月的时候,黛玉“自去俯栏垂泪。”倒是湘云心宽些,劝慰黛玉,两人离开凸碧堂,往山下凹晶馆比试联诗,借以压住心中“旅居客寄”的凄凉!
七十六回目是“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两位学霸把今人叹为观止的古典文学当作她们的青春游戏,你来我往,抒发心绪,超脱月亮的“阴晴圆缺”,领悟人生的“悲欢离合”,凝结成:“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展示出她们对生命的坦然:我湘云就是孤高潇洒的鹤!我林黛玉就是洁净美丽的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