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绘就扶贫生态底色
——江家屯乡贫困户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近年来,江家屯乡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重要抓手,点“绿”成“金”,促进脱贫增收。据统计,年10月到年9月,全乡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近日,记者走进这个农业大乡,了解该乡精准脱贫致富经。1
“林经济”焕发致富新活力
驱车行驶在前往江家屯乡的路上,道路两旁一排排梅杏、苹果等果木树种和油松、山桃等美化树种林立。放眼望去,一棵棵一米左右的树木挺拔着身姿,像“战士”一样,时刻接受着风雪的洗礼,颇有一番“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独特韵味。年以来,江家屯乡抓住冬奥会造林绿化契机,实施双万亩生态公园项目。其中的中国·宣化林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平原林木科技实验基地,也是中国林科院与宣化区共同创建的综合性林草科研创新示范基地。仅土地流转一项,江家屯乡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8亩,每亩每年租金元,人均年增收多元。在双万亩生态公园项目中,申家屯村拥有余亩流转土地。背靠大树好乘凉,面对村里贫困人口多为残疾、老龄人口居多的现状,如何依靠万亩的生态林增产增收,如何脱贫致富,成了申家屯村两委班子的头等大事。经过多方调研,大家发现村里一些地方有野生*芩、*芪生长,这也使大家萌生了发展“林下经济”这个想法。随后,在村书记兼主任咸文江以及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到安国、延庆等地实地考察后,大家了解到林下种植既不伤害树木生长又能增收,是一个增产增收的好项目,这更加坚定了大家在申家屯村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及杂粮的决心。年,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一些积极分子带头下,试种*芩、*芪、半夏、板蓝根、知母等中药材,“我们想着种植好了再大面积推广。”面对“林下经济”这一“新生事物”,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阶段。“去年,由于经验不足,在种植物方式,施肥、浇灌、除草等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中药材大面积减产,种植了大约亩中药材,只成活了大约50亩。”咸文江颇为惋惜的说道。有了失败的经验,咸文江等两委班子没有灰心气馁,重新改变种植方式,年春,大家在年多亩的种植基础上扩大到亩,不仅种植了中药材,还种植了谷粟、花生等杂粮。咸文江表示,明年还将继续扩大中药材和杂粮的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到—亩,吸收贫困人口加入中药材种植行列,这样一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将指日可待。“现在经过试验种植后,证明‘林下经济’在村里是一条可行的致富之路。有了这条致富路,也能带领大家发展经济,村里也将会改变模样。”咸文江笑着说道。2
“葡萄园”传承特色促脱贫
冬季来临,江家屯现代葡萄产业园户外葡萄田的防寒工作已经完成,整个葡萄产业园里安静祥和,沉睡的葡萄田也如同诗画一样美。宣化区葡萄研究所副所长李大元介绍,江家屯现代葡萄产业园区项目于年在下湾村和江家屯村之间建设,总体占地约亩,目前,已建成亩,其中漏斗架亩,金属架亩,连栋大棚亩。该项目是宣化区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机遇,以“城乡统筹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改善”为方向,以葡萄品牌为特色,以区域发展、农民脱贫增收为目的重大产业发展举措,对叫响“京西第一府、千年葡萄城、上谷战国红”文化品牌有现实的带动作用,既是宣化区利用名优特产实现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又是宣化区葡萄产业实现规模振兴发展的第一步,影响性、带动力意义深远。从产业园走进塑料连栋大棚内,迎面扑来一股泥土的清新,大棚内不再像外面一样安静,远远可以听到一些欢声笑语。李大元介绍,这是葡萄产业园内吸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劳作,项目已进入二期,雇佣贫困人口人数增加到50人,“目前,葡萄产业园以雇佣贫困户,按劳作天数支付工资的方式带动贫困户,项目全部完成产生效益后,将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江家屯乡扶贫公益岗位,对贫困人口进行收益分配。”李大元说道,“现在大家工作主要是冬剪,把多余的,没有成熟的,或者是过量的、弱的、病的枝条减去,为明年葡萄更好的生长、结果做准备。”今年61岁的下湾村贫困户郭进花,家中因病致贫,老伴患有心脏病,儿子是残疾人,自己也有高血压,每月的医药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今年5月,郭进花来到葡萄产业园工作,做一些剪枝、施肥、栽苗等日常工作,郭进花表示,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葡萄产业园的工作量不是很大,自己只要劳动就能获得收益,用来补贴家用,使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李大元介绍,葡萄产业园主要传承宣化区传统栽植方式和品种,展现各种现代先进葡萄生产技术和方式,生产高品质、高安全性的各品种葡萄。他说道,“葡萄产业园内种植有牛奶葡萄、阳光玫瑰、玫瑰香、玫瑰牛奶等多种葡萄品种,其中,连栋大棚和玻璃温室中种植的葡萄,不打化学农药,生产零残留、高安全的果品。预计明年园内最早七月底八月初就能有第一批葡萄结果。”3
“绿循环”秸秆变青储唱响牛经济
冬天晴朗的日子里,江家屯乡的天空湛蓝,沿着一条宽阔平坦的乡间道路,记者来到了位于古树营村东南的张家口盛达馨养殖有限公司,见到了厂长王燕霞这位“养牛大姐”,在她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企业主要以养殖奶牛,为伊利供应优质奶源为盈利,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挤奶,平均每头牛每天产奶量大约30公斤。在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牛棚,该企业共有16个牛棚,按照泌乳牛、围产牛、干奶牛、后备牛、犊牛分类饲养。走进牛棚,每一个宽敞明亮的棚内,都保持着良好的通风环境,一头头奶牛膘肥体壮,吃着青储饲料,旁边的水槽还设有加温装置,防止冬季天冷水槽结冰。在一个泌乳牛牛棚内,王燕霞指着一个供奶牛“挠痒”的牛体刷,笑着说道:“现在牛棚不仅要保持干净卫生,还要舒适,每天定点定量投放饲料,真是对牛的照顾比人都细致呀。”在不远处,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白色小牛舍里,是11月中旬刚出生不久,还未断奶的小犊牛,他们穿着小马甲,安静的窝在自己单独的牛舍中休息。王燕霞说,这些小牛舍都是特别订购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小牛在里面居住舒适。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饲草储备就是这家“牛产业”的发展命脉。据了解,整个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天吃草和饲料50多公斤,其中,青储25公斤,饲料9.5公斤,以及其他苜蓿、燕麦草等辅料。目前,企业共有5个青储窖,其中,青储主要来自每年九月中旬向周边附近农村收购的玉米秸秆,也是在玉米最有营养的时候,由大型设备到地里收割、砸碎,全株青储,变成优质饲草。每年收购青储大约八、九千吨,花费上百万,是企业一年中最大的一笔支出。王燕霞介绍,为配合江家屯乡脱贫攻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经过全区统筹安排,年起,盛达馨饲草储备项目正式作为江家屯乡扶贫入股产业项目之一,连续分红三年,每年分红30万元,每户每年获得资产收益多元。相信在宣化大地上将会上演越来越多“点绿成金”的故事来源:宣化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昶摄影:刘昶编辑:陈健
永辉超市宣化店·回家吃饭节12月18日—12月20日线上线下满元送59.9金龙鱼调和油一桶!下载永辉生活领送油资格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