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味苦色赤,性微寒,功能养血活血,生新血,去宿血,为调经要药,除产后烦热,安神定志。
嫩钩藤:味甘,微苦,气平微寒,为心肝两经要药,能平肝镇惊,不宜久煎,久煎则减其下降之性。
远志,味辛、苦,性温,功能化湿痰而开心窍,性上升,吐者不宜。阴虚者不宜。热盛者忌用。常制用,焦远志可以防止损伤胃黏膜。
琥珀屑,味甘,性平,化瘀而不伤正,安神通淋。治疗会阴挫伤特效。
酸枣仁,味酸、甘而体润,有敛汗之功。凡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炒熟用之,须研碎用,始有效力,否则汁液不易煎出。
油松节乃松树枝干之结节,苦温无*,善于祛风通络,疏利关节,为痹证及伤科之良药,凡历节肿痛、乱急不舒,或跌扑损伤所致关节疼痛、肿胀不适,多有效验。对于慢支咳嗽,久久不愈,痰涎稀薄,舌质不红者,加用本品20—30克于辨治方中,有增宁嗽止咳之功。慢性肾炎尿蛋白长期不消而体气偏阳虚者,用油松节30克,配合生*芪30—60克(*芪久用,宜逐步加量,否则疗效不著),*参、菝葜各15克,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扦扦活30克,制附片8克,甘草6克,坚持服用,多年逐步恢复。凡贫血患者,三系减少,或仅血小板减少者,常以油松节、鸡血藤、牛角腮、仙鹤草各30克,补骨脂15克,加于辨治方中,有升高红、白细胞及血小板之功。对于心脾两虚、血不养心而致失眠者于归脾汤中加用油松节30克,多可增强宁神安眠之功。
甘松,又名香甘松,味甘微辛,性温,为脾胃病之要药,在宋人脾胃病方中较为常见,温而不热,甘而不壅,香而不燥,微辛能通,故兼温中理气、芳香醒脾,李时珍云“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凡气滞胃痛、胸满腹胀、不思饮食、脉弦细、苔白腻者常以甘松配伍炒香附、陈皮、香橼皮、麦芽、紫苏梗、焦楂曲、大腹皮、生姜等,取效甚捷。凡胸襟拂逆,肝失条达,自觉腹内有气冲逆,胸闷如窒,或妇女经期乳胀,善太息,无端悲伤流泪者常以甘松解郁安神,配伍疏肝理气或养心安神之剂常有佳效。盖其气芳香故而不耐久煎,一般汤剂6—12克后下为宜。
张玉龙,中医世家,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本科。师从杨俊、杨任民、马俊、周楣声、潘嘉龙、董洪强、马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精于切脉、面诊、舌诊诊断疾病,擅长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火罐、刺络放血等综合治疗疾病。
擅长治疗:
内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萎缩性胃炎、肠道息肉)、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息肉、*疸)、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顽固性失眠、头痛(偏正头痛、头风、外伤性头痛)、结石及各系统肿瘤调治等。
妇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妊娠病(妊娠恶阻、妊娠外感、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妊娠便秘、尿潴留等)、崩漏、妇科炎症、产后病、乳腺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腺肌症及不孕症等。
儿科:感冒(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腺炎、腹泻、虫症、小儿厌食症、遗尿、多汗症、湿疹、水痘、小儿多动症等。
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等。
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结膜炎、飞蚊症、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皮肤科:皮炎、湿疹、*褐斑、青春痘、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肥胖症等。
骨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痛风、腰扭伤、股骨头坏死、神经痛、落枕、滑膜炎、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各种痛症等。
坐诊时间:周二至周日坐诊,8:30~18:00坐诊
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