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如今过中秋节,
讲究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不过,古人最初其实并没有赏月的概念,
只有崇拜日月一说。
赏月一词是从“神坛”上下来的,
它是“祭月”与“拜月”仪式的衍生。
/浣月图/祭月
祭月属于礼制,最初是帝王专属。
据史书记载,自周朝开始,
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
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礼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建于明嘉靖九年的北京月坛,
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月的地方。
/天一阁藏明內府刻本《礼记》/
拜月
而拜月多为民间行为,属于家庭性质的祭月。毕竟中秋节最重要的就是阖家团圆,人丁兴旺。中秋夜,各家设“月光位”,在大香案上摆放各类供品,如月饼、西瓜、葡萄等,其中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寓意吉祥、康乐、幸福;随后点燃红烛,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未婚的少男少女还会在这一天,对月许愿。《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至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请兔儿爷
老北京过中秋,年年都要请“兔儿爷”。
传说兔儿爷本是广寒宫中嫦娥仙子身边的玉兔,
精通医术,专为西王母捣药制作仙丹。
恰逢一年八月十五,北京城内瘟疫肆行,
百姓苦不堪言,玉兔便被派下凡消灾解难。
降临凡间后玉兔化成少女,奔走于家家户户,
没多久瘟疫就被消除了。
从此,北京人每年中秋节都要供奉“兔儿爷”。一到农历八月,城内市集上就汇聚千千万万的“兔儿爷”,他们被陆续请回家中,高坐神桌,接受人们叩拜后,便成了陪伴孩子们的玩具。燃灯
俗话说,元宵点灯,中秋燃灯。
要说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大概区别就在于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
在古代民间,每逢中秋之际,
人们会用竹条扎成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状。
在上面写上“庆贺中秋”的字样。
等到中秋夜把灯挂在瓦檐或露台上,
满城灯火,点亮整个中秋夜,
映得全城都是一派温暖祥和的景象。
中秋,表白的好时候虽说现在不论什么节都能被咱们过成情人节,
不过在这古代,
中秋节也确实是个表白的好时候。
对于久居深闺的古代女子来说,中秋节也是她们出游的好时机。中秋月圆,团圆饭后迎着皎洁的月光,人们着华衣出行,三五结伴游街或泛舟。巧笑倩兮,谈笑风生,年轻男女就此结缘,那画面,是不是想想就很美好呢?此外,在我国古代,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
中秋之夜,未婚少女如果偷得别人菜圃里的菜或葱,
那么就预示着她会嫁个如意郎君。
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
指的就是这个习俗。
这么一想,
说不定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偷菜游戏,
灵感可能就来自于这~
过节,怎么能少了吃?吃月饼,
大概是咱们现代人在中秋节这天,
做的最有仪式感的一件事儿了。
关于中秋月饼的起源,那也是众说纷纭。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
唐高祖武德年间,大将李靖打了胜仗,
正碰上中秋佳节,喜上加喜举国欢庆。
有吐蕃商人趁热打铁,送上亲制的饼食祝捷。
唐高祖李渊喜不自胜,当场持饼向月亮说了句:
应将胡饼邀蟾蜍。
咱们如今的月饼种类也是十分丰富,
广、苏、京、晋、潮、滇各个门派大展拳脚。
而在众多口味的月饼中,
有一种口味的月饼可是叫人又爱又恨。
那便是“五仁月饼”。
尽管现在的年轻人以黑五仁为乐,
可每年中秋,
家里的长辈往往还是点名要吃它。
《红楼梦》里贾母吃的是“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
吃货袁枚《随园食单》里
记载的“刘方伯月饼”也是五仁。
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呢?
聊完了上面这些五花八门的活动,
阁主大大突然觉得自己这会儿吃着月饼有那么一丢丢的心酸。那么今年中秋你是怎么过的呢?不妨留言与我们一同分享一下吧~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仅为配图表达,无他意。
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