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多,与老龄人口相关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其中,交通安全问题就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9月12日,贵州省黔西南州,一位七旬老人外出与朋友喝酒,独自返家的路上不慎摔倒,趴在路边无法动弹,交警发现后用警车将其送回家;
9月28日凌晨5点多,石家庄,一位70岁左右老人被一辆出租车撞倒,肇事司机将其送医,并通过交警、交通广播寻找老人家属,直到当晚11点,医院;
10月6日,山东菏泽,一位老人被一辆转弯的公交车撞倒卷入车底,车上乘客及附近商户合力抬车,将老人从车底救出;
……
今天是重阳节,蜀黍罗列这几起涉及老人的交通事故,是想要提醒大家:我们慢慢长大,他们却在渐渐变老。当年的他们,年轻有为,思维敏捷,一双臂膀保护你我周全;如今的他们,年齿渐增,行动迟缓,该你我来保护他们余生安稳了。
比如,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汽车文明与交通安全理念与以前大不相同,交通法规与以前相比也更加细致和完善。而囿于年龄和接受能力,老年人群体的交通安全观念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对当前迅猛发展的道路交通缺乏正确认识,所以,我们应该:
与老人的日常交流中,多向他们传输正确的交通安全理念和交通法规,提醒他们注意交通安全,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街要走斑马线,不闯红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改变“车不敢撞我”的错误认知。
比如,老年人视力变差,行动迟缓,反应变慢,当路上有潜在危险因素时,往往无法及时躲避。所以,我们应该:
身为晚辈,为外出老人准备显眼的衣物、帽子等,使其易于被车辆提早发现;在老人身上放置含有基本信息的字条,如姓名、住址、电话等,便于发生意外时及时联系到家属;
作为司机,遇到老人过马路,要提前减速,停车礼让;不要鸣笛催促,以免其受到惊吓发生意外。
其他人员,遇到老人过马路有困难,请伸手扶一把,帮他/她安全通过。
比如,老人灵活度、平衡能力变差,无法安全使用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所以,我们应该:
尽量不让老人骑自行车、电动车外出,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更不适合自行车等对平衡能力要求较强的交通工具。
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老人”,如60来岁,以骑自行车作为锻炼手段,也不要骑行太远,也不要载重物和载人,以免发生意外。
至于接送孩子上下学,更不要让老人骑车接送了。
比如,老年群体中心脑血管疾病多发,骨质流失加速,外出时(尤其是秋冬季节)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我们应该:
为老人准备出门专用的防滑厚底鞋,这种鞋子穿着舒服,可有效预防跌倒。
秋冬季节,为老人准备防寒保暖的衣物和帽子,以免外出骤然接触到冷空气,诱发各类疾病。
提醒老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抓紧扶手或椅背,以免车辆突然刹车导致摔倒、碰伤。
又比如,很多人为了尽孝心,方便老人外出,为老人购买“老年代步车”。其实,当前市场上所谓的“老年代步车”完全是质量低劣、违法生产的产品,安全隐患重重,会给老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一是设计不合理,存在天然缺陷,同时安全配置简陋,制造工艺粗糙,材质低劣。用蜀黍之前的文章来说就是:?《电机罩上外壳就出厂安全性令人心忧》
二是非法生产,它不在工信部颁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里,更不可能有相关技术标准,属于违法产品,所以,交管部门不能给它上牌照、发放驾驶证。?《“不用上牌、不考驾照”,到底是福还是祸?》
当然,驾驶正规私家车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交通法规也将准许考驾驶证的年龄放宽到70岁。但是,老年人身体灵活性和反应能力降低是事实,不少老年人患有影响开车安全性的慢性病也是事实。所以,我们应该:
每年或半年带父母做一次体检,从运动功能、心血管、神经系统及听力、视力等方面全面评估老人身体条件,不仅可以判断老人是否适合继续开车,也可及时发现潜在病痛。
不要让老人独自开车上路,尤其是在患病服药期间,发现身体有不适情况,一定不要开车。
不过,此时此刻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拿起手机,给“倚闾盼子归”的父母打个电话了。
小编/宁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