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这一天,二九相重,所以称为“重九”。而中国古代的《易经》将九定为阳数,所以又称为“重阳”。“九”与“久”重音,取亲情、友情长久之意,故而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重阳节习俗
解惑
释义
重阳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重阳踏秋、会友等习俗。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赏菊
菊花有着清淡高雅,凌霜不屈的花格,自古就被认为是君子象征。重阳之日菊花遍开,人们赏菊、戴菊、饮菊、食菊,可以说“无菊不重阳”。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赏菊赋诗已成时尚。人们在街巷两侧点菊灯,搭菊花山,傍晚在灯下赏菊,别有一番重阳味。
佩茱萸
茱萸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重阳节身佩茱萸的习俗与端午节悬艾叶的习俗非常相似,农历五月初五、九月初九都是季节交替、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这些习俗不免也与古人预防疾病的意识相关。
人们或将茱萸插在头上,或佩戴于手臂,也可做成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于是,“遍插茱萸”成了重阳亲朋好友团聚,其乐融融的象征。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食花糕
重阳食花糕是很重要的传统,因“糕”与“高”同音,吃重阳花糕能百事俱高。九月九日天明时,母亲以片糕搭儿女额头,祈愿子女健康平安。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饵就是古代花糕。重阳花糕色彩斑斓。人们用五色装点花糕,在花糕上插小彩旗,以五色驱灾辟邪。
重阳节的核心内涵
释义
解惑
重阳节的核心宗旨是祈求健康长寿,即《西京杂记》中所说的“令人长寿”。最关切健康长寿的是老人。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人节。
在世间,我们有幸得两份深爱,一个是父爱,如山厚重,一个是母爱,如水温柔。他们毫无保留,不计得失,为我们付出所有。再累,也没让我们受苦,再难,也要让我们幸福。
儿时,父母就是我们最大的依赖,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健康成长。现在,我们就是父母最大的牵挂,出门在外,叮嘱不断。时时刻刻,放在心间。
从前,父母为我们负重前行,现在,我们为父母养老尽孝,他们一天天变老,皱纹爬满脸颊,黑发变成白发,腰杆弯下去了,腿脚不灵活了,再也不能为我们遮风挡雨,需要我们经常陪伴,多多关爱。他们年龄大了,不再年轻,不再强壮,常常打翻饭菜,总是丢三落四。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像他们爱我们那样爱他们?无论怎样,都要善待他们,别管多忙,都要陪陪他们,别对他们大吼大叫,别让他们独孤终老,多一些耐心和关爱,少一些吼叫和抱怨。善待孝顺我们的父母,别让自己遗憾终生。
孝
孝
心
孝有三个层次。我们中国有一句话:父母是有形之天地,天地乃无形之父母。父母之恩甚至大于天,所以第一层的“孝”,就是能在父母膝下承欢,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提倡的孝道。
第二种“孝”是继承父母的意愿,实现父母的志向。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三过其门而不入”治理水患的大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孝”的第二层境界。
我们把第一种孝称为“小孝”,第二种称为“大孝”。还有一种最大的孝,就是佛教所实践的:探索真理,找到生死的根本,破除四魔,出三界;不仅自己出三界,还能带领一切如母有情出三界轮回,去往极乐世界。
在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呼吁重视重阳节,不单单是要传承这一文化符号,更是希望提醒人们,无论再忙碌,也别忘了抽出时间,回家多看望父母、长辈,多走进老人的生活,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