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能是我们最为熟知的重阳节诗篇。这是诗人在其17岁时创作的,当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追求仕途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愈是繁华热闹,身居异乡的游子,愈觉得犹如一叶浮萍无归处。
恰逢重阳佳节,正是该与家人团聚的时刻,遥想兄弟们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思乡之情更切,便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
这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经历,多数人都有过体验过,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能以这样朴素无华而又极具感染力的表达过,以致人们每读此诗,总会提及重阳佳节。
“重阳节”的名称在三国时代就有记载,至魏晋时,节日气氛逐渐浓厚,出现了赏菊、饮酒习俗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直到唐代被官方列为节庆日。
在古时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的内涵,国家于年立法规定农历九月九日为老年节也称敬老节。
这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重阳节缘何转变为老人节?
这要从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易经》说起,“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而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也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为了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老、爱老、孝老的文化精髓,这重阳节便成为中国首个法定的敬老节日。
02
说到重阳节敬老和祭奠祖,我突然感觉在这些点上我们很多人做得很少。我现在觉得敬老,祭奠祖先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正是他们的不断耕耘才有了我们现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传承才有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给我们的精神追求做了很大的铺垫。
一份恭敬,一份收获。没有恭敬心的敬老和祭奠祖先都只是形式上的,这样我们也不会得到什么。
所以对于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我们必须用心去做,
不只是重阳节需要敬老和祭奠祖先,而是我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他们,时时刻刻保持恭敬心和敬畏心。
03
人世间,最苦最累是父母。
对子女不计回报的付出,一生一世的牵挂,
为了子女好,
他们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欢乐和幸福带给子女。
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
在九九重阳之际,
祝天下父母健康久久、快乐久久!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但孝心必须天天尽,
不只是在过节的时候才想起。
愿天下子女,
把父母捧在手里,供在心上,
让父母们天天有欢颜,时时乐陶陶。
值此重阳佳节,
祝愿天下父母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那在这样一个敬老的节日里,远在他乡的我们如何给父母亲人送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至此殊日,您可以抄写一份《心经》或者以亲人的名字助印《心经》,把功德福报回向给自己的亲人。
扫描下方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