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播送一条活动宣传——
在今年的重阳节,也就是10.21日本周三,灼华汉服社会在校内举办庆祝活动,届时将有社员们亲手制作的茱萸香包赠送给答对问题的同学们哟。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相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学们都已烂熟于心,不知有多少人对“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词的中所蕴含的传统习俗有着深刻了解。今天,我们便借着重阳节快要到来之日,来简单认识下重阳节。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中就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但我们也很容易便能看出,在那个时代,重阳节的庆祝还是仅限于皇宫之中。①
但是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就渐渐流行起来了。宫人贾佩兰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②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汉朝重阳节的基础。③
三国时代,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是历史文献中对于“重阳节”这一名称的初次记载。④
然而在晋代,重阳节在发展中又有了新的习俗。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同时提到了菊花和酒。由此可见,魏晋时期我们的祖辈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⑤
但是直到唐朝,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法定节日总是举国同庆的。因此到了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到了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大家可能在疑惑,为什么这些发展中都没有提及“敬老、爱老”这一节日意义。这是因为,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的决定,是在年,目的是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也有了“老人节”、“敬老节”之称。
除了大家都熟知的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踏秋登高插茱萸外,重阳节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祭祖。这也是重阳节之所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个身为汉族人的常识哟~
重阳节、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四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附文中提到的文献资料1.《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2.《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3.《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4.《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5.《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